中宏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周子怡) 近日,一系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落地,为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按下加速键。粤港澳三地携手,持续完善规则机制“软联通”,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大湾区融合发展迸发强劲合力。
近日,暨南大学教授、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林学军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以及挑战与应对之策接受专访。
林学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开放的门户。一方面,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经济与国际高度接轨。另一方面,大湾区还拥有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以及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和横琴3个自贸区。这些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广东是全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长期领跑全国。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该区域造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全国领先,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5%和12%。2021年香港地区分别完成GDP和人均GDP3691亿美元、4.98万美元。2021年澳门地区分别实现GDP和人均GDP299亿美元、4.38万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其次,创新实力雄厚。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自2017年起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实验室。大湾区拥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有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深入推行普惠性科技金融,完善科技奖励体系,改革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畅通外国人才来粤创新创业渠道等等。其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投入巨大。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42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6%,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6%。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显著。2021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89件,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2.61万件,居全国首位。
其三,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一直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面向国际市场培育壮大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一批竞争优势明显、支撑带动较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产生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有25家,2021年的独角兽企业有51家、上市公司2000余家,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创新型企业。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占2家(中国共5家),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极大地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四,粤港澳大湾区在“硬联通”方面足以媲美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大湾区。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9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还有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在建里程975公里。“硬联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诸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深港高铁等城际轨道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网络的效率。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