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西岸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食管癌的高发曾如浓重阴霾,将这片土地笼罩在疾病的阴影之下。然而,一场悄然打响且持续多年的生命保卫战,在这里坚毅地展开。
无数医疗工作者凭借专业与温情,把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严密大网,一个个重获新生的故事不断涌现,生动书写着医患同心的动人篇章。
医者仁心:以爱叩开生命之门
清晨7点半,城市仍在晨曦中半梦半醒。阳城县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然,已穿戴整齐,早早开启一天的忙碌。那间狭小的工作室,是她每日与病魔交锋的“战场”。在这里,她常常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直至下午两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脚步沉重,后背因长时间工作而微微弯曲。
往昔,手工操作繁琐,设备简陋,每一次筛查都充满挑战。如今,虽硬件设施升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但王然对患者的责任心始终坚定不移。
她的职业生涯中有这样一个难忘故事。一位60多岁的大娘在早筛中查出癌症,这消息如晴天霹雳,使大娘陷入深深的恐惧与抗拒,她固执地拒绝手术,觉得自己年纪大,不愿承受治疗的痛苦。王然并未放弃,一次次来到大娘身边,坐在病床边,拉着大娘粗糙的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情,还以成功案例为其燃起希望。“大娘,您看这位大爷和您情况差不多,做完手术现在身体可好啦,每天都能去公园遛弯儿,您要是治好了,也能继续享受天伦之乐呀。”王然轻声劝说。经过多次耐心劝说,大娘心中坚冰融化,终于鼓起勇气走进手术室。手术成功,大娘从麻醉中苏醒,眼中满是泪水,颤抖着紧紧握住王然的手说:“我爱你!”这句质朴的话语,饱含对生命延续的感恩,是对医者仁心的最高褒奖。
在蟒河镇,一位患者随访中被发现有癌症症状,却对医生电话反感,甚至拉黑联系方式。医院没有放弃,多方打听联系到患者亲属。在亲属劝说下,患者来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早期。及时手术让患者重获新生,术后他紧握着医生的手,激动落泪:“请原谅我曾经的无礼,是你们的坚持,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而在县城,吕女士因担心检查费用而抗拒检查,得知免费后才来医院。确诊癌症后,又因恐惧迟迟不愿治疗。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决定暂时隐瞒病情,通过家人耐心劝说,吕女士最终接受治疗,成功避免癌症扩散,减少痛苦与经济负担。
创新服务:搭建便捷的健康桥梁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医疗服务更便捷高效?科研办主任卫娟带领团队给出了暖心答案。
他们既保留传统预约方式,又紧跟时代步伐开通网上预约小程序。考虑到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使用不熟练,团队专门建立微信群,为老年患者提供一对一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群里有患者提出预约需求或咨询问题,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响应。
一次,一位老人深夜突发焦虑,担心不会操作小程序错过检查时间,便在群里留言求助。值班工作人员看到消息,立刻与老人视频通话,一步一步耐心指导,直至老人成功预约。如此贴心服务,让许多因操作困难可能放弃检查的患者,顺利踏上健康筛查之路。
60多岁的庞先生接到免费体检通知时正忙于工作,自认为身体硬朗,对体检并不在意,经医生多次电话催促,才勉强前往医院。然而,检查结果竟是癌症早期,这消息让全家陷入绝望。他们第一时间想前往北京等大医院治疗,为此四处筹借5万元。就在准备启程时,王然打来电话,语气急切而坚定:“别去外地了,我们医院就能治,别耽误时间!”
当晚6点,老人赶到医院。早已等候的医护人员迅速为其办理手续,开启绿色通道。从检查到住院,不到4天,手术顺利完成。如今,庞先生的儿媳妇提起此事,总是热泪盈眶:“是阳城县肿瘤医院救了我公公,也救了我们整个家,让我们不用背负沉重的债务!”
宣传先锋:用信念唤醒健康意识
科研办56岁的张敏,是医院的“宣传老将”。2018年参与此项工作,就遇到一位熟人患者被查出点状癌。患者不信,先后前往外省多家医院检查,结果均被告知无问题,便怒气冲冲地回医院指责误诊。
张敏和同事们没有争辩,耐心劝说患者前往省肿瘤医院复查。最终,省肿瘤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了阳城县肿瘤医院的诊断。及时手术让患者转危为安,也让张敏深刻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此后多年,他走街串巷,用拉家常的方式向群众普及癌症知识,以一个个真实案例唤醒大家的健康意识。在他努力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筛查。
南关村的马大姐,因经济原因一直对体检望而却步。听闻上消化道筛查免费,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阳城县肿瘤医院。踏入医院,她的担忧便逐渐消散。从挂号到检查,每个环节都有护士全程陪伴。护士们轻声细语解答疑问,耐心引导;专业检查人员手法娴熟、态度温和,让马大姐倍感安心。检查结束,原本忐忑的她满心感动,迫不及待地向身边朋友分享:“这里的医生护士特别好,检查也仔细……”在她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走进医院,主动参与健康筛查。
幕后英雄:精益求精筑牢诊断根基
在医院病理科,延东胜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自19岁踏入病检室,他便在此默默耕耘了几十年。
病理切片制作需极度耐心与精湛技术,延东胜却乐此不疲。他制作的病理切片质量极高,得到业界认可。曾有患者拿着他制作的切片前往北京肿瘤医院,专家称赞:“你们这个切片比我们医院还要细!”这句评价背后,是延东胜无数日夜的专注与付出,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精准诊断和治疗筑牢根基。
医者坚守:数据为盾,筑牢阳城县上消化道癌防线
在阳城县肿瘤医院,科研办的王新正堪称医院发展的“活历史”。从医多年,他见证医院的蜕变,也亲历与癌症抗争的艰难。当地那句无奈的俗语——“吃夏不吃秋,吃秋不吃夏”,深刻道出上消化道癌发病迅猛、患者生命脆弱的残酷现实。在癌症高发的严峻形势下,除了临床治疗与科普宣传,还有一项艰巨任务持续考验着每一位医护人员。
自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单位,阳城县肿瘤医院便肩负起数据精准采集的重任。然而,推进过程中,患者配合度低成为数据收集的“拦路虎”。部分群众健康意识薄弱,即便完成检查,拿到化验单后也常不知所踪,导致后续诊疗情况难以追踪。
面对困境,以卫娟为代表的医护团队毫不退缩。对于远赴外地、信息失联的患者,他们辗转联系患者亲友,不放过任何线索;无数工作日里,他们重复拨打电话、耐心沟通、定期回访,如侦探般梳理患者的诊疗轨迹。这些看似机械的数据登记背后,是跨越千里的奔波、无数次被挂断电话的坚持,更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
正是这份执着坚守,海量诊疗数据得以精准留存。经系统梳理与深度分析,这些数据成为当地绘制肿瘤防控蓝图的“指南针”,为卫生政策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照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的前行道路。
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生动展现了阳城县上消化道癌筛查工作的全貌。其背后,是一代代医院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是一套科学高效的早诊早治项目体系在默默运行。如今,接力棒传到新任院长李晋军手中,面对诸多困境,他毫不畏缩,满怀激情与热情,在国家、省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为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目的延续奋力拼搏,为阳城肿瘤医院的发展开启新征程。
如今,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下,阳城县逐步构建起农村防治肿瘤新模式。项目以40-69岁高危人群为重点,开展免费内镜筛查,并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多维宣传、规范服务”的完善工作机制。
2025年,阳城县继续为200名45-74周岁居民和5000名40-69岁城乡居民开展上消化道健康筛查。目前,山西省政府民生实事200例筛查已100%完成,检出率4.0%,早诊率75%;阳城县政府民生实事筛查已完成1800例,项目稳步推进。
多年坚守与努力,让阳城县上消化道癌早诊率大幅提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降低,“阳城县肿瘤早筛早诊早治中心”成为区域防治的核心力量。在此,上消化道癌筛查不仅是医疗项目,更是守护生命的温暖行动。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生命防线的守护者,他们用专业、耐心和爱心,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让更多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郝东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