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周子怡)“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7、18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代表确认与会,还有很多国际组织代表确认参会。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就论坛成果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中国之所以如此有号召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将参与各国的命运联系了起来,他们从心里真心欢迎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
以下是戴稳胜访谈:
“一带一路”把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曾经的巴基斯坦是一个电力短缺、生活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国家,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至今,巴方成为电力出口国;中老铁路建成后,仅2022年前10个月,老挝磨丁口岸出口贸易额达到了10.24亿美元,是2021年全年的1.8倍;今年暑运期间,中老铁路国内段累计发送旅客299万人次,同比增长26.6%……“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互利双赢的举措及给各国带去的基建、经济成就,让参与各方看到了认识到了加入“一带一路”、将本国经济与发展与中国相联系的美好前景。
事实上,当前全球经济衰退、发展动力不足,并不完全是技术能力走到了尽头,而是现行欧美主导的国际秩序下经济发展以资本为本,忽略全球人民的民生需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沦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提供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各国人力资源、矿产等资源并不能在当地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从而生产力欠发达、人均收入低,导致当地消费水平也不高。国际市场发展似乎出现了瓶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行,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可以吸纳中国的资金、技术,凭借中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当地矿产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就业为抓手形成产能,提升当地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全球市场自然随之而扩大,合作各方都会得到不同的收益。比如,如果中东国家顺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真正与中国团结一致,那么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意愿、也有决心,帮他们一起发展光伏产业,从而摆脱仅仅依靠传统化石能源出口的约束,实现以新能源、绿色能源经济为中心的产业重组与升级,为当地人民带去就业与收入,中国也能实现自身产能的转移与市场的扩大,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实现共赢。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