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金秋时节,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河峪乡前庄村的千亩梨园迎来丰收。黄澄澄的酥梨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果香。随手摘下一颗,“咔嚓”一声脆响,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唇齿间迸发,这股甘甜顺着喉咙滑下,仿佛将整个秋天的美好都吞进了肚里。
9月15日,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专程来到前庄村梨园,调研酥梨生产及带动农民稳就业、促增收情况,并为前庄酥梨点赞。这颗小小的酥梨,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五十七载耕耘 酥梨成“金字招牌”
前庄酥梨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968年。得益于独特的土质、充足的光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这里产出的酥梨皮薄多汁、脆甜核小、品质出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庄酥梨就曾远销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金蜜梨”的美名由此远扬。
“打小时候记事起,我就跟着大人在梨园里转,一晃五十多年了。”64岁的种植户王林维笑着说道。如今,在前庄村100余户人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酥梨,少则五六亩,多则二十亩。
57年风雨兼程,在一代代前庄人的接续奋斗下,如今前庄村酥梨产业已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梨超400万斤,产值突破600万元。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不仅引进了新品种,还推广绿色种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2008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酥梨种出好日子 农户收获“幸福果”
“靠着这十几亩梨树,我供出了两个大学生!”种植户陈润清满脸自豪地说道。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已在太原就业,在梨园里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仍像看护自家孩子一样,精心侍弄梨树。
凭借“酥梨出前庄,香誉满天下”的口碑,每年收获季节,来自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以及本地的商贩,都会直接开车到地头收购,让前庄酥梨不愁销路。酥梨产业真正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千万工程”引领 蹚出特色产业富民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榆社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酥梨产业上持续发力,举办梨花节扩大影响力,设立种植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新路径。
在前庄村的带动下,河峪乡酥梨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全县扩展至5000余亩。酥梨产业已成为榆社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峪乡党委书记杨伟表示:“市委书记常书铭在前庄村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把握市场需求,深耕细分领域,延长梨产业链条,持续提高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这给河峪乡发展酥梨产业指明了新方向。”
杨伟说,下一步河峪乡将以“扩规、提质、增效”为目标,在做大做优前庄酥梨品牌上下功夫,在拓展销路上做文章,将酥梨种植、观光采摘、云竹湖休闲垂钓等结合起来,持续做好产业发展服务工作,让酥梨种植持续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秋风送爽,梨香四溢。前庄村的梨园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颗金色的酥梨,正带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山西,香誉天下。(图文 赵建波 闫淑娟 曹伟)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