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联合印发《山东省规范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性地利用电力大数据核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以下简称“住所”)真实性,在全国率先建立以电力数据为支撑的住所登记验证新机制,有效破解虚假住所登记难题。
改革破冰,探寻虚假住所登记解决方案
传统住所登记需企业提交房产证、租赁合同等多项证明材料,手续繁琐且真伪难辨。电力数据具有准确性高、更新及时等特点,作为住所登记核验依据,既能确保地址真实存在,又能反映场所实际使用状态。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前期部分市试点的基础上,依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标签化非居民用电地址数据库优势,以电力地址作为住所信息的数据源,为破解虚假住所登记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创新机制,电力数据成住所核验新支撑
创新建立“电力数据核验住所”新机制,通过山东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窗通”平台与“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的接口对接。申请人在“一窗通”平台输入用电户号、产权人信息后,系统自动调取国网电力地址库数据进行智能匹配校验,经产权人确认后即可作为住所登记数据支撑,简化了住所登记手续,满足核验条件的企业申报住所登记时无需再提交任何证明材料。登记机关通过核验电力地址信息,即可确认住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数据标准化,构建全省统一地址库
注重数据积累和再利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负责对电力用户信息进行归集梳理,明确区分居民用电与非居民用电类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数据实时更新机制,保障经营主体能够实时调用、核验最新的电力用户相关信息,确保登记数据的时效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将经过核验的住所数据按照“省-市-县-乡镇-村-街-门牌号”标准化格式,沉淀到全省经营主体标准化地址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对重复使用同一地址的申请进行自动提示,进一步规范“一址多照”行为,确保住所资源的有序管理和合理利用。
山东深化经营主体住所登记改革,通过打通市场监管部门与电力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了住所登记从“人工验证”到“智能核验”的转变,不仅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便利度,也解决了经营主体虚假住所登记难题,为全国经营主体住所登记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有效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通讯员 郭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