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湾区标准”工作情况与建设成效。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携手粤港澳三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促进大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取得积极成效。
“湾区标准”即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经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在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截至目前,已发布“湾区标准”235项,涵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五年来,“湾区标准”作为三地先进经验共享载体,获广泛共识。其研制主体不断增加,3563家(次)单位参与,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达6827家(次),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被广泛用作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等,有效推动三地互联互通。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基于港珠澳大桥成功经验形成的《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有力支撑粤港澳交通新基建建设和运维。《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要求》和《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流程》2项“湾区标准”,助力公安、海关等部门智能监管数据联动与共享,使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服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
在民生领域深度融合方面,三地共同研制《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等6项“湾区标准”,促进养老领域优势互补。《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早期发展指导(教育)机构管理规范》等2项“湾区标准”,指导三地超90家托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学校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550人次,服务5000多个家庭。
在丰富“人文湾区”文化底蕴方面,三地共同研制《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推动58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佛山建成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多地以“湾区标准”为教材开展烹饪培训,推动粤菜烹饪技艺在华人文化圈传播。
在“湾区盛事”保障方面,《移动电竞赛事用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湾区标准”被第19届亚运会写入赛场技术性指导文件,用于官方赛事用机测评认证,确保217场电竞赛事中逾200台赛事用机“零故障”。借鉴该经验,志愿者服务、龙舟竞赛、醒狮表演等方面已发布或正在研制“湾区标准”。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与粤港澳协同推进“湾区标准”工作,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和良好工作氛围,吸收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制定。鼓励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支持其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国家和大湾区战略部署及发展方向,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促进资源要素便利跨境流动,推动其提质、扩容、增效,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