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叶城县博物馆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精心策划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引导公众感知家乡文化、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活动于5月15日至18日在叶城县博物馆内举行,涵盖讲解知识培训、红领巾志愿讲解员示范讲解、才艺展示、团扇制作等系列活动,为公众呈现一场历史文化盛宴。
以训提能,夯实讲解根基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红领巾志愿讲解员”招募吸引了全县中小学生的踊跃参与。经过前期选拔,共计58名孩子入选,5月15日至16日,博物馆讲解员围绕“讲解技巧与礼仪规范”“叶城历史文化知识”等内容为孩子们开展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模拟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系统提升小讲解员们的语言表达、文物阐释能力。培训现场,小讲解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演练,为后续展示活动筑牢基础。
红领巾志愿讲解员进行讲解培训。 陈蓉岚 摄
童声传韵,绽放志愿风采
讲解展示环节中,8名小讲解员化身“文化使者”,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为观众讲述丝路绿洲上的叶城故事。从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到丝路古道的历史变迁,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充分展现新时代少年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随后,叶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阿丽耶柯孜·如孜为8名优秀志愿讲解员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们持续传承并发扬家乡文化。
多彩活动,共赴文化之约
才艺表演环节,孩子们优美动听的合唱、气势磅礴的朗诵、旋律优美的民族舞蹈等节目异彩纷呈,现场掌声阵阵,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动,开设了“手工团扇簪花”社教活动,孩子们在社教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传统团扇,感受非遗技艺的匠心独运,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公众在指尖流转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这次活动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叶城县第九小学参与志愿服务的“红领巾讲解员”艾斯玛克孜·吐尔孙兴奋地说,“在培训时,我第一次知道博物馆里那件唐代陶罐上的花纹,竟然藏着丝绸之路的故事。当我向游客讲解时,看到大家认真倾听的样子,特别自豪!我希望以后能一直当家乡文化的‘小喇叭’,让更多人爱上叶城的历史。”
活动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陈蓉岚 摄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青春力量、社教体验的互动魅力,生动诠释了“博物馆未来”的多元可能。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更搭建起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桥梁。下一步,叶城县博物馆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叶城县融媒体中心 陈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