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49%的税收、62%的GDP、74%的技术合同成交额、83%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2%的企业数量……2024年的这组数字,是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自《洛阳市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以来,这座千年古都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贡献度持续攀升,“56789”特征(税收49%、GDP62%、技术合同74%、就业83%、企业数量92%)更加凸显。
据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洛阳市紧紧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聚焦“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增强”三大主线,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顶层设计 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2024年,洛阳市以“史上最强民营经济政策包”破局:成立河南省首个市级民营经济发展局,15个县区同步设立专职机构,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体系。配套出台的“1+N”政策体系——《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实施细则,从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到“智改数转”专项基金,搭建起全生命周期扶持框架。
通过民营企业之家、民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实体阵地与企业问题诉求反映二维码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家的沟通渠道,问题办结率保持98%以上。
精准服务 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为统筹协调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洛阳市成立8个助企强链工作专班和15个驻地服务工作组,优化调整34名市级领导分包191家重点企业,成立由43家单位为成员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
出台《强化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成效显著:2024年,402场用工对接提供就业岗位65.4万个,产销对接促成合作意向60亿元,产学研对接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47.9亿元,产融对接促成贷款投放67.22亿元。
为强化惠企政策宣传贯彻,洛阳市以“万人助万企”惠企政策宣讲、“河洛益企·政在行动”等活动为载体,以各部门惠企政策和省市一季度“开门红”政策为重点,分片区开展惠企政策宣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0余场。
提升管理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洛阳市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15条具体措施,筛选100家重点企业入库培育。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全市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17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新强联轴承、普莱柯生物等一批民营企业加速成长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设立民营企业“三大改造”项目专项基金、制定优惠利率,为民营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
同时,企业家素养提升计划同步发力:全年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专题培训50余场,2000余人次参与高端论坛。
优化环境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洛阳,政务环境智慧便捷。50项高频便民服务应用“指尖可办”,192个事项实现“免证可办”,143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让企业轻装上阵。1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压减58.5%,377个事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12345便民服务平台全天候服务、市县区全覆盖。
市场环境公平高效。洛阳市全面推行“暗标评审+远程异地评标+分散评标”模式,水电气暖公用事业需求受理前移,企业办理报装“零等待”,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
法治环境公正透明。优化覆盖市县乡三级的“1+2+N”府院联动机制,动态梳理“四张清单”604项。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拓展至17个,中小企业账款“应清尽清”,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案件“动态清零”。
服务环境惠企利企。洛阳市征税互动、非接触式办税质效全省领先,创新推出商事登记全业务智能审批一体机,企业开办“承诺即批复”“一日办结”、营业执照“秒批秒办”“立等可取”。
开放环境投资便利。探索“研究—复制—创新—推广”的“链动式”创新机制,自贸区新形成1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需企业提交的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精简70%以上,洛阳海关“单一窗口”主要申报业务应用率已达100%,通关时间持续压缩。
“洛阳市将着力实施‘企业服务、主体培育、管理提升、示范引领’四大行动,做好13项重点工作,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座承载古都底蕴的城市,正以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叠加传统产业根深、科技创新飞速、文化资源丰厚等优势深融,大力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陈斌 门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