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北京时间4月30日13时08分,在我国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结束半年太空征程,安全顺利出舱,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14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此前,因4月29日东风着陆场大风扬沙天气影响飞船姿态控制、落点精度等,任务推迟一天。但东风着陆场所有参试系统及人员装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针对各类突发情况做了充足预案。4月30日凌晨,航天员完成相关工作后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航天搜救队队员孙汝金熟练操作设备提供精准数据,空中、地面搜救力量迅速展开空地立体式搜索。最终,返回舱成功着陆,现场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航天员向祖国和人民报平安。
此次任务亮点纷呈。在轨183天里,3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创造多项纪录。第一次出舱活动用时9小时,打破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世界纪录,“90后”航天员宋令东成为我国首位空间出舱的“90后”。第二次出舱完成空间站相关任务,第三次出舱指令长蔡旭哲创造中国航天员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新纪录。此外,乘组参与实施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覆盖多领域,还带回了在轨繁育的首批果蝇,为太空生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航天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在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根据空间站任务及载人登月任务需要,港澳航天员已融入预备航天员队伍,预计最早2026年执行飞行任务。同时,中国空间站作为国际合作平台,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力量。
航天成果也正惠及国计民生。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催生新技术、孵化新产品,如北斗卫星导航助力无人机山区巡线,“太空育种”稻穗垂向地面,航天医学发现辅助疾病治疗等。一场“天地同步”画展,更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神舟十九号的成功返回,是中国航天的又一里程碑。中国航天人以不懈努力,在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