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城市信用
  • 中宏网首页 >
  • 信用 >
  • 城市信用 >
  • 正文

衢州市开通绿色金融服务“直通车” 为企业融资提供一流服务

2020-12-21 17:35:24 来源:衢州市营商办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衢州市深入实施省信用“531X”工程,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一套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收集、绿色标识、银企融资对接、担保融资、“一证通办”、政府扶持、网格化数据分析和信用监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目前平台已累计贷款额超371.6亿元,有296家金融机构进驻,上线247个金融产品。衢州“获得信贷”的经验做法还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评促改“最佳实践篇”改革案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强机制,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一是高位部署,推动平台建设。自2017年衢州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营商办、市人行等部门组织撰写《衢州市绿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并将项目纳入政府数字化转型集成示范项目,2019年3月将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全面推动平台建设。二是强化保障,推进信用融资。为加快推进“信易贷”工作,我市强化政策保障,不断优化金融生态,制定下发《衢州市衢融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衢政办发〔2019〕28号),细化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以及责任分工,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合力。三是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市营商办多次召集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分局等单位开会协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通过多部门的协同配合,2019年11月26日,平台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全面打通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四是组建专班,助力复工复产。专门组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制定下发《衢州市“复工复产企业融资绿色通道”任务清单》,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与分工,为金融机构发布抗疫产品和复工复产企业获取贷款,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线上融资渠道。同时组建“组团联企”服务专班,向网格内258 家企业推送平台,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应知尽知”。

  二、数字赋能,开辟信用融资新路径

  一是精准归集信息数据。平台归集了企业综合信用数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电子证照数据、绿色金融专题数据等四类数据,包含35个部门的209个数据细项,共计 5000万条企业综合数据,覆盖25万多家市场主体。随着金融平台数据归集范围的不断扩大,银企信息不对称得到有效缓解,信用贷款的比例上升。二是提升数据交换能力。平台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公开访问、财税水电及证照信息授权访问的方式,通过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对多源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建立统一数据仓库,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一致性;对数据进行数据审计、自动监控、生命周期全记录,数据可追溯,以确保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延续性。三是实现融资闭环管理。将融资对接服务范围扩大到银行网点、分理处,并建设信用担保超市。针对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和项目,建设绿色企业识别评价和培育功能,实现全流程的识别和评价、贴补,实现政企银担服务闭环。通过平台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满足不同部门、上级机构的监管与服务需求,实现金融产品监督、融资对接监督、数据使用合规监督、操作合规监督,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二、集成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经济效能

  一是推进协同关联服务。平台嵌入了省公共信息评价、接入了人行征信报告,用于信息查询和金融应用,还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营商环境数据仓应用关联,通过建设专栏专区的方式实现服务协同,让企业应用更加便利;通过信用协同的嵌入应用,金融机构不仅可以直接查询下载企业信用状况,对失信企业可以直接予以否决。二是推出金融信贷产品。相继推出林权、排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商标专利权、应收账款、“政采贷”等产品,梳理出113个信贷产品,拓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获得经济主体的高度赞誉,民营企业贷款总额及占比稳步增长。截止2020年10月,全市企业信用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21.16%,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到96.17%。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可通过平台查看在衢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担保产品、政府部门发布的金融扶持政策,享受政企银担金融服务闭环,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平台上线后衢州市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76.19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比重10.96%,较2019年提高0.47个百分点,增速29.62%。四是降低银行尽调成本。平台的上线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成本,各行累计成功使用电子证照和信用信息的查询功能超过6万次。减少了线下上门调查取数、用户递交证件的繁琐程序,降低了资金和时间投入,平均一笔需求2天时间左右就可完成全部审批。

编辑:韩静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