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19日电 聚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宏观察家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与大势前瞻”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九场研讨会于10月19日下午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张占斌发言:
最近几天我们都在学习二十大报告。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性思考,阐述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这里我想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个讨论。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其延续发展有很多自身的特征,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有整体性、世界性、开放性等特征。现代化是个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现代化,一层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加以借鉴,为我所用。
比如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我们也得搞工业化。如果不搞工业化想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从近代以来就开始考虑工业化问题,毛泽东同志就讲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现代化很大程度跟工业化有关系,正是因为工业化的推进和发展,现在我们跃升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把制造业做强做大,这都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普遍规律。
城市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普遍性规律性。我国也是由于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有了很大进步。1949年中国共产党进城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百分之十,到了1979年达到18%的样子,进度极其缓慢。改革开放以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破解城乡二元问题,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现在我们讲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大体在65%,已经有一大半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这个进程我们还要继续推进。
还有信息化,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美博弈的制高点,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方面要占据重要位置。我们还要推动智能化的发展,要把数字中国、智慧中国统筹起来。这也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高技能的高水平的竞争。
还有市场化,我们过去对市场化有误解,后来觉得市场可以搞,通过发展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就对市场经济提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批评,这个方向必须坚持不能动摇。如果有问题还是我们的水平存在问题,管理跟不上,速度跟不上,技术也跟不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整套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还有法治化。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搞法治,你说你有特色,不搞法治,就很难融入世界。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尤其要在经济领域建立跟国际对接的规则,把商品的流动性开放转为制度性标准的开放,规则的开放。
还有推进国际化。关上门搞现代化肯定不行,中国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看到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个本领才高强起来。开放使我们整个国家和人民眼界,心胸都开阔起来,共产党讲胸怀天下或者海纳百川,开放非常关键,一定要坚持下去。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尽管当前全球化出现一些逆流。但是中国始终要站在历史发展正确的一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尊重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和创造的普遍规律和文明成果,要学习要追寻,要给予更大的理解和尊重。
但是各国现代化道路确实又不一样,文化也不同,历史阶段包括执政领导人、政治理想等也不大相同。所以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具有特殊性,不仅中国特殊,其他国家也各有不同,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方面强调比较多,说我们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特色的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几个特征里头总得讲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核心的,实际上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从长远来讲,对我们整个国家长远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理解,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看待西方世界,也曾想全盘学习,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最后逐步找到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式革命和现代化道路。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些经验教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做了总结,很重要,我们得把它坚持下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觉得强调的非常好,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现在所面临的中心工作与主要任务。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给社会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得发展而且是高质量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很难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所以,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更好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昨天下午,我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听取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工商联,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同志提供的一些材料和介绍情况,现在整个经济形势压力还是挺大的,国外也比较严峻。国内经济运行中应当说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我们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生活性消费一直很低,餐饮住宿、旅客运输、旅游文娱等这些接触性行业受影响非常大,我们要构建超大规模市场,要依托于我们完整的内需体系,就必须想办法把积累的消费动能发挥起来。这也涉及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从各种数据看,稳外贸稳出口难度也在加大,有些制造业的出口订单和数量不是太稳,甚至减少,好多企业运营困难,像房地产行业压力甚大,部分地区财政压力很大,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也有不少困难,由此而来的就业问题变得特别突出,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应当说对我们整个社会稳定都带来负面影响。防范化解这些经济风险,就必须把二十大精神落实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各级领导都得学会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最近做了一些调研,一些地方防疫用力很大,但是发展经济用力不够。甚至一些地方觉得现在经济掉几个点,问题不大。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要做好两个方面统筹。第二是防疫方法要精准,一些地方精准做得也不够,搞“一刀切”“大水漫灌”,动辄全城核酸,浪费很大,财政压力非常大。核酸检测这笔钱有些地方还是依靠民营企业垫付。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得把高质量发展精准落实到位,这对我们国家特别重要。
我们也特别希望二十大以后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要随着疫情变化做到迅速精准调整,更好为经济发展护航。已经出台的经济政策要抓紧落实,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有的还没有完成,还需要进一步扎实开展工作。另外,现在靠国家投资、政府投资、央企投资并进。但是民间投资已经到了谷底,据工商联的调研,一些民企对预期不是太好,所以这些方面要想办法改善。
稳定经济预期、坚强信心才行,所以由衷希望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改善预期、稳定预期多精准施策。近一个时期股市跌得很惨,二十大以来突然一股力量让股市一扫颓势,虽然没有太大拉升,但是至少给了股市一个信心,积极预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形势下党要善于领导预期、稳定预期。现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这么快,预期管理是很大的问题。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方面希望能够有更多办法来坚定信心,这才有助于把我们中国式现代化一步步行稳致远,这一点我觉得整个社会都特别期待,很多中小企业也特别期待。
要更多地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下一步重点要继续解决好这些中小企业的困难,改善他们的预期,增加民营资本投资,这点非常严重。同时,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体系,还得下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共同富裕当然不局限于收入,但是如果跟钱没关系,跟收入没关系也不行。经济是基础。所以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成长,对我们争取战略主动,争取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别重要,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有我们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中国的尊严。还是要把经济搞得更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可以看出这个雄心壮志。到2035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大概在3万美金,然后2050年再翻一番,达到6万美金,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由于疫情,经济增长速度严重放缓。下一步还得下功夫稳定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决胜关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