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企业具有天然的创新动机,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履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利用研发投入强、技术水平高、人才储备足等创新优势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一方面,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围绕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需求,优化要素供给,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赋予科技领军企业更多的重大科技创新参与权和决策权。另一方面,完善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未来产业领域以及传统产业转型等方面的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科技领军企业认定标准,突出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导向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导向。构建“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推动各类高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向科技领军企业迈进。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就是要充分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其他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一方面,大力激发央企、民企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主观能动性,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动员能力,推动“揭榜挂帅”和“赛马”等科技攻关机制与创新联合体相结合。完善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创新联合体的利益共享机制、风险承担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主导企业的引领力和辐射力,强化创新联合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协同性。另一方面,优化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创园区建设,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要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宣贯力度。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和评估机制。设立常态化政企对话机制,完善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加快推进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决策能力。同时,健全企业全流程参与科技攻关项目机制。支持企业参与或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大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向企业开放力度,特别是建立对民营企业倾斜的立项机制。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项目遴选机制。加强探索“企业命题、多元解题”立项模式,推动高价值企业项目向国家项目转化。强化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进一步优化专项基金设立,完善企业内科技人才职称评定,吸纳企业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作者:何地,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本文系辽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112410140094]、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2025lslybwzzkt-138]、沈阳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SY20240242Y]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