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打造国际高教与人才高地 助力香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2023-07-14 10:34:06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去年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疫情之下视察香港并作了重要讲话。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讲话中特别强调“一国两制”是不会改变的好制度、香港要继续发扬联通国际的优势。二是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学园和香港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进行考察,特别突显了中央对香港高等教育和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接近五周年,几年来粤港澳在高等教育和人才环境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香港高等教育的成绩正是得益于联通国际、与西方高等教育体系接轨,也是香港积累科研成果和吸引国际科研人才的载体,对建设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香港高等教育根基持续巩固和提升

  1、香港高等教育亚洲领先

  港校持续列全球TOP100,香港高校表现出色,是全球百强名校最多的单一城市。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S)公布2023公布的排名来看,香港高校在亚洲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都表现不错。香港上榜的高校中,香港大学排名最高,是亚洲排名第5,世界第21;香港科技大学亚洲排名第11位,世界第40;香港中文大学则位2列亚洲第10位,世界第38;香港城市大学亚洲排名第20,世界第54;香港理工大学亚洲排名第25,世界排名更猛升至第65;香港浸会大学也在亚洲排名第66。QS2023年6月下旬又公布了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这5所大学仍然高居100强内。另一个排名机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2023的亚洲大学排名,也印证了香港高校的强悍实力和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香港大学排第4、香港中文大学第6、香港科技大学第7、香港理工大学第14、香港城市大学第16。

  香港高校学术活动和人才继续维持高度国际化。2022年1月19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2年度全球国际化大学榜单,前十强中香港独占三席!其中香港大学继续位居榜首,香港科技大学第3,香港中文大学第9。该排名使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度世界大学系列排名资料中,全球各大学在国际学生、国际职员、国际合作和国际声誉指标上的得分编制而成。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是一所从事世界大学资料分析的国际机构,其发布的大学排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

  2、香港高校学术科研得到国际认可

  除了大学排名机构的榜单之外,其实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教资会”或UGC)还有一项评估,也很值得参照,那就是每隔六年对各高校进行的“研究评审”。香港教资会于2021年5月24日公布了最新的“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结果,在被评审的各高校研究项目中,有七成获被评为达到“国际卓越”(三星级)水准或以上,其中25%的研究项目被评为“世界领先”(四星级)水准,45%的研究项目具有“国际卓越”(三星级)水准,各院校表现十分突出。

  负责评审的工作小组是如何组成的呢?该评审工作是由教资会辖下的研究评审工作小组监督执行,并按学科设立了13个评审小组,针对由约4200位合资格的教学人员所提交的约1.6万项研究成果、340个研究影响个案及190个研究环境单位进行评估。“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除评审研究成果外,亦新增研究影响和研究环境两项新的评审元素,以鼓励更多与社会相关、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研究,以及考虑大学在支持研究方面的策略、资源和基础设施。评审小组则由361位成员组成,所有成员都是国际学术界的翘楚或研究的终端用家,在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突出、卓越的成就。其中有七成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非本地学者,以确保相关评审工作在独立及公平的原则下以国际标准完成,达到具国际公信力的评审结果。

  二、香港人才国际竞争力依然不错人才新政初见成效

  1.香港人才竞争力不错但生活和住房成本继续改善

  香港仍然受国际人才青睐。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22年IMD世界人才排名报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2022)显示,香港在全球64个经济体系之中,2022年的整体排名由2021年的11位,下降了3位至14。其中“投资与发展人才”排名13(2021年排名14);“吸引力和留住人才”排名32(2021年排名26);“人才准备度”由2021年的排名第1,下跌2位至排名第3,落于新加坡和瑞士之后。

  香港排名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是在“吸引力和留住人才”因素方面急跌。究竟香港在人才竞争上有什么不利之处?香港在“吸引力和留住人才”下的分项中的“生活成本指数”(Cost-of-livingindex)(包含住屋等生活成本)排名60,在所有受调查的经济体中排于榜末位置,换言之,香港的生活成本高、住房费用负担重,这些方面有很大的改善需要。

  2.香港“抢人才”初见成效

  另外,香港的学术科研设施和人才储备相当不错,目前共建设有16所获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以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还有数十名优秀科研人才被评为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数量不少!香港特区政府也在提高吸引高层次学术人才的竞争力方面积极作为,特别是2021年6月推出重量级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吸引海外重量级学术人才。据香港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3月,该计划已经成功吸引80多名国际知名创科学者以及其团队来香港参与教研工作。他们的到来既增强了香港创新科技研究的实力,也无疑是对香港科研学术环境的认可。

  “抢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重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基础,而透过科技创新来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撑。因此,如何有效吸纳人才和留住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正全力推动吸引人才落户香港的政策,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人才服务视窗”线上平台等;另一方面,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冀未来3年每年吸引3.5万人来港工作不少于12个月。这些人才计划已经初见成效,得到了优秀人才的积极回应,申请数量上升比较快。

  (1)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

  高才通计划的申请条件,满足其一就可以申请:

  A类:上一年年薪250万港币(或等值外币),不限额;

  B类:世界百强大学学士学位+5年内累计有3年工作经验,不限额;

  C类:5年内获得世界百强大学学士学位,限额10000个。

  简单来说就是要收入高或者高学历的人才。其中,根据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内地有9所高校位列世界百强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所以这几所学校的本科学生,毕业即可申请香港身份。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福利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30日,“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接获26870人申请,获批人数17041人,已有10367人领取签证/进入许可,当中约一半已经到港。申请数字也以每天200宗以上平稳上升。而经过第一季度的申请和审批,香港入境处收到的C类申请5618宗,4112宗申请已经获批。也就是说,仅一个季度,C类申请就消耗掉超过40%的配额。优化后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也得到高层次人才的进一步追捧,表2可以看出申请人数有大幅度上升。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再扩大了香港急需的“人才清单”,把输入人才涵盖的专业由原有的13项增加至51项,即时应用于多个输入人才计划,雇主可以藉此招聘行业专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港,满足香港发展需要。估计会进一步增加人才对移居香港的热情。

  (2)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资料来源:香港入境事务处)

1689302901719.png

  三、国家支持和大湾区规划给予香港高教和科研人才强大支撑

  1、香港和内地高校合作办学取得不少成果

  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已让数以万计的学生受惠。早在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就与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合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年9月开校。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的第一期建设工程预期于今年内落成,香港大学也正在筹建深圳校园。2023年香港职业训练局也和深圳方面共建了深港职业教育城,推动双方职业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

  香港和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各有所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香港应发挥香港高等教育特长及国际化优势,为科研发展、知识转移及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优势互补。

  2、粤港澳高校联盟等机制推动更多元化合作

  香港与内地高校之间的合作日趋深入而走向多元化。高校联盟是近年来港澳和内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新产物之一。目前,港澳和内地的高校间已成立4个联盟,分别是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以及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集聚超过80所精英院校,通过完备的合作机制,深化成员院校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高校联盟框架下,高校间除了常态化举办各种论坛、年会等交流活动,还可以更好地共用资源、深化合作,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访、共同合作专案或新生训练营等形式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

  3、香港科研人才和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在国家支持下,内地和港澳高校近年来持续共建共用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计达数十个,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大局。

  在推动创科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的支持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2018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来信反映问题作出批示,强调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得到解决。其后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更作出进一步配套:例如科技部2021年9月推出一系列惠港新措施,大大促进了创科人才的流动,包括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港开放、允许香港的青年学者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欢迎香港科技人士和专家加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进入不同的专家库、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对香港开放共用机制等。近年,香港更进一步获得中央和不同省市政府开放了不少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给香港的研发人员。

  中国科学院也是一直不遗余力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与香港的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一起推进最高新的研究项目,现在已经与香港成立了22个中科院联合实验室。

  在推动研发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而香港有多位世界级权威专家,拥有雄厚的科研根基。为了更好发挥香港的优势并且配合国家的发展,香港将在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设立“Inno 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Inno Life(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和环球科研合作。Inno Life科研中心将以16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InnoHK实验室和8家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设。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香港科学园即视察了其中一个Inno HK专案的实验室。

  四、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高等教育与人才高地

  1、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打造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形成人才蓄水池

  香港高等教育傲视亚洲,目前除了八所公立高校里有5所世界百强名校外,还有一大批学科进入世界百强。更重要的财富是,香港高校对国际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香港的几所高校经常被评为“最国际化”大学,其中师资来源的国际化多元化便是重要原因。香港应积极研究在北部都会区,拨出土地及整合高校科研资源,把香港进一步打造成世界高等教育高地和海外留学生来华的国际留学人才中心,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留学人才聚集,特别是创新科技相关的研究生人才,形成人才蓄水池。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言,“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中央全力支援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

  2、进一步开拓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以“一带一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及华人华侨群体为重点

  除了继续吸纳中国内地优秀学生之外,吸引国际留学生的生源方面,可以着力吸引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亚洲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香港地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取得成效,有利于香港尽快建设亚洲地区的国际留学和人才中心,也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和粤港澳大湾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土地空间配套上,可以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大学区,集中香港多所高校,以及联动其内地分校、甚至深圳、广东高校的优势学科,吸引研究生和科研人才,重点打造符合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科技。香港可主动积极结合深圳优势,特别是结合香港北部都会区临近的深港河套科技园区,推动香港和深圳在科研和创新产业链的整合与合作。人才跨境流动配套方面,研究为科研人才和海外来港留学人才提供粤港或深港共同人才签证的可能性,积极推动人才在深港之间、粤港之间更便利流动,并整合香港、深圳等城市人才政策,加速国际留学人才、创新人才和创科产业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聚集并且作用于产业经济发展。

  3、广州深圳澳门高等教育实力提升粤港澳应携手并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香港高校之外,大湾区内高校近年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不少高校成就不但在国内得到认可,在西方评价体系中排名也节节上升!其中深圳更以引进国内外名校办学的建校方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内地名校在深圳建设了校区,还引进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落地,香港大学也在合作的路上。深圳本地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也不断崛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更是短短十年缔造了新的传奇。香港如何实现与之强强结合,打造国际来华留学中心,让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高等教育占据一席高地。广州市更一直是国内高等教育重镇,是中国本科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广东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围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内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30所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硕士研究生14.8万,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占总量的80.35%和62.32%。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世界排名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城市高校和产业实力应该得到重视,粤港澳应该携起手来实现更高水平、更加高质量、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五、结束语:把握“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大局香港将再攀高峰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言人2023年6月20日在回应《2023全球竞争力年报》时所表示:“香港的竞争力有赖于我们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制度优势,包括继续实行普通法、司法机构独立行使审判权、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透明的市场、与国际规则顺势衔接的规管制度、高效廉洁的政府、简单税制及低税率、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以及货物以至人才、资金及资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

  展望未来,环球经济重心持续东移,香港将继续从中获益。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凭着独特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将继续发挥好门户、跳板和仲介人的独特角色,积极对接好国家发展战略,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发展好经济,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

  香港高等教育和人才事业在“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中、积极主动参与大湾区规划中去、积极主动融入配合国家战略,香港必将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攀登新高峰。(作者:陈锦云,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创始人兼主席;研究生张天齐、张宇轩对本文也有贡献)

编辑:王镜榕
审核:蔡旭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