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
我国吸引外资面临压力但整体保持稳定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我国吸引外资面临压力但整体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下降2.7%;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39.4%;21个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1296.6亿元,增长8.2%,占全国比重达18.4%。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有关负责人19日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近期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然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在这个影响下,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降幅是2.7%,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影响外商投资持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日前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
“此次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青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一是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2023年5月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单边贬值趋势,总体贬值达到4.5%,特别是在欧美银行业风险消减,美联储暗示随后仍有两次加息的背景下,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二是国内经济增长不及市场预期。尽管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是仍然存在外需下行压力存在、中小企业运营困难等问题,导致部分领域的发展和复苏态势仍有波动。为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进一步释放“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稳汇率信号,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自2022年10月25日从1上调至1.25后,进一步上调至1.5。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偲竹告诉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中给出的关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方式,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为“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这三者的乘积,本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则意味着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将相应提高。
为推动实体经济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此举将直接影响境内企业的跨境融资行为,扩大了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借用外债、合理利用外资的空间。”王偲竹强调,“境内企业的融资决策可以在境内和境外两类资金市场中进行选择,提升各类企业融资效率,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强从多层次、多渠道进行融资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内经济稳步复苏。”
何青指出,通过促进跨境资金流入,美元资金供给增加,缓解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贬值趋势,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他强调,“特别是在下发政策当天,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达400点,对于平稳外汇市场供求,稳定市场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商务部指出,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推动出台新一批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王偲竹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和商务部7月19日发布会内容保持一致。在多部门联动的条件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上调将发挥其作用,为推动实体经济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