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王镜榕)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对乡村产业发展做出全面规划。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向东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厚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
中宏网记者:今年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筹划交接年,您怎么解读规划发布的特殊背景与深远意义?
胡向东:先谈政策背景,2017年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推进。
现实背景是乡村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乡村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类型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休闲旅游业、新型服务业不断兴起并加速发展,成为推进乡村繁荣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式发生转变,从注重发展数量到注重发展质量,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发展方式,更加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等等。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规划的深远意义,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二是促进乡村繁荣与农民增收;三是促进城乡要素互动、功能互动,乡村功能更好地发挥和乡村价值的进一步实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挑战中抢抓乡村振兴产业新机
中宏网记者:中美经贸磋商,比如美大豆进口等涉农产品领域备受关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激荡背景下,您怎么看待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胡向东:中美经贸摩擦,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激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的冲击等,都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如大豆进口政策的调整与不确定性,增加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豆油加工等相关产业主体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甚至带来短期的恐慌与市场波动。在此外部环境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要素约束、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持续存在,同时,面临如何处理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常态化,如何应对更加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分工的不断演化,如何加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重重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政策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聚集。市场方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从对数量的需求到对品质的需求;从通用性产品的需求,到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城乡居民需求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科技方面,我国现代科技以及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精准农业、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村电子商务等不断涌现、新机无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