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韩鹏飞)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来自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基层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主题,分享了他们在红色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创作、导游服务和非遗创新等领域的实践故事,勾勒出文旅融合背景下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
“同学,猜猜在当年的狱中,这样一个铅笔头能干吗?”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讲述了与一位潮服大学生的对话。这个关于“小萝卜头”铅笔头的提问,让原本低头刷手机的年轻人摘下耳机,最终在留言签上郑重写下“珍惜当下,不负青春”。作为首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古越11年间完成1.2万场讲解、600余场宣讲,将红岩精神送进学校、军营和乡镇。2024年,红岩博物馆接待游客1020万人次,一面面留言墙记录着红色文化与当代青年的心灵碰撞。“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就是要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动人心的力量。”古越说。
“文化馆是我梦出发的地方。”这句来自东莞青年艺术家的感言,背后是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25年的坚守。从镇街文化站教广场舞起步,她见证了这座制造名城如何用文化滋养千万建设者。如今,东莞1000多万常住人口都是文化馆的服务对象,“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让14岁少年在文化馆举办人生首场展览,继而走进国际舞台。“我们常说,文化馆人是离市民幸福生活最近的文化工作者。”黄晓丽展示着青年艺术家的画作,“当看到打工者在广场舞中找到自信,看到孩子在非遗课堂上眼睛发亮,就知道文化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一同亮相的还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旸、众信旅游集团导游曹震、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孟庆旸分享了用舞蹈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曹震讲述了导游如何成为文化交流的“活名片”,杨昌芹则通过竹艺非遗创新带动乡村振兴。五名代表的故事,恰如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张红菊所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正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