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有芷兮澧有兰”“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北方,我低吟着,以一口远古传承的南蛮口音。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游子谁人不想念家乡?对于志在四方的男儿来说,在家乡则向往远方,在远方则念叨家乡,这是一种无法解开的两难情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在洞庭湖边,地灵人杰,风光旖旎。虽然经年在外地求学漂泊,但湖南风物对我的成长浸润浓郁至深,我对湖湘的相思感念也自然刻骨铭心。我常常想,我的血液里应该是和我的乡亲一样,激荡着湘水波澜、回响着洞庭涛声的。出外多年,一开口就知是湖南人,言谈举止改不了湘派作风。是的,跟憨厚的北方人、斯文的江浙人、精明的广东人相比,湖湘文化和湖南人的性格,只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
“蛮”,这是一条什么虫呢?个性倔强,特立独行,自强不息,筚路蓝缕,粗犷悍勇,偏狭好斗,或许都是其中的含义罢了。“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种厚重的沉淀感和沉醉感,加上前辈乡贤的显赫事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方蛮子不甘落后,勇为天下先。
湖南是农业大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等观念深入民心。曾国藩家书中就教诫子孙,“尔等只要读书,不怕没饭吃”,可以说是湖南所有家长的心声。
但是,湖南人读书的主张,不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是做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而是要建功立业打天下,为生民请命,为家国立功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在湘人看来,勇进和立功名的方式,无非是两种,一曰读书不怕苦,二曰从军不怕死。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考上地方大学,一道求学的小叔考上空军飞行学院,乡邻敲锣打鼓,前来贺喜,并送匾两块,其一“荣升深造”,其二“精忠报国”,令人感奋。这样的喜庆场景在每年的高考之后和入伍之时在芙蓉国里屡屡上演。
其实,这八个字也道尽了湖南父兄对子弟的寄望,前者崇文,后者尚武。携笔从戎,读书人参军,会受到远近乡邻和地方政府的更多赞赏和鼓励。他们锣鼓喧天地将披红带彩的青年送出去,盼着若干年以后,有一个功成名就的“乡里伢子”带着娇妻美眷回归故里,衣锦还乡。
外地打拼的湘人,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久,也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这是一脉相承、无须交待的。前些年回乡祭祖的湘潭伢子宋楚瑜,在乡亲眼里,其人生的巅峰不是他在台湾的政治游戏中胜出,而是他叩首、祭拜行礼于祖先的坟茔,那一时刻,那一形象,古今相通,万众瞩目,就是当年那个乳臭未干的乡里伢子走出湘潭的最完美回归。
湖南人崛起,不外读书从军,实际上讲究的是一种文武兼修,儒侠结合。从曾国藩到毛泽东,湘人都多儒雅之风,打仗不忘读书,行军不忘著作,漫卷诗书与骁勇善战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国难之时,乱世之中,性格霸蛮的湘民中蕴涵着一种无穷的力量,往往会冲冠而怒,拍案而起,做出一番惊人事业。“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打脱牙齿和血吞”,慷慨激昂,敢做敢闯,誓把皇帝拉下马,“虽百万人军中,吾往矣”。
近现代史上湖南英才辈出,灿若群星,性格特征莫不如此。如湖湘蛮人王夫之蛰居瑶洞四十年写成等身著作,一介儒生曾国藩屡败屡战,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岳麓山上土馒头,多少忠骨在其间,如“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讨袁护国的蔡锷、抗战时期“四次长沙会战”的死难将士等等。还有“人民的骆驼”任弼时,“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朱镕基,他们都是这样霸蛮做事业的湖南人:认准了一个目标,有了某一种想法,就不会轻易改变,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五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们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世上的好多事情,不霸点蛮,没有一股劲,没有一股气,是做不成的。
湖南的典型文人也有一股“蛮”劲。谭嗣同之类的硬汉文人,沈从文之类的“乡下人”,丁玲之类的“武将军”,还有黄永玉那画画的顽劣老头,笔下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蛮气和侠义。有人总结湖南人的性格说,“刚是其内核,韧是其灵魂,灵是其气质,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虽有自我陶醉的自夸之嫌,却似不无道理。“无湘不成军”,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湖湘人做事风风火火。这几年,体育湘军,出版湘军,电视湘军,会展湘军……声名显赫,一浪接着一浪,让国人、世人屡屡惊目。
湖南人的霸蛮,也表现在平凡的待人接物上。来客了,喊堂客们拿出最好的家当来招待,抽烟要敬精白沙,还要软装的,喝酒要上酒鬼五粮液,还要带星的,显其客气真诚。有些乡里的风俗是老婆孩子不能入席,热情又不善言谈,劝你吃菜喝酒像是要吵架。长沙这些年的娱乐和消费火爆,其实多少与招待外地来湘的朋友有关。
好山好水养育好妹子。湖南的姑娘也有霸蛮的一面,宋祖英演唱的《辣妹子》就是她们的真实写照,一个个水灵灵端庄素丽,性格无遮无掩,爱憎分明,多情又大方,精干又聪慧,对夫君忠心耿耿,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危难来时其勇气又可盖男儿汉。就连湖南的好些细伢子,那个小蛮子样子,嗬唷,犟!生气了也只挺着脖子,白着眼看你,拧他都不哭。我小时候何尝不是?
湖南山水纵横,四季分明。2001年热播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有一句台词说到了湖南的气候之“蛮”,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炉。那确实!外地人来这里过日子真是受不了。屈原、贾谊、柳宗元等流放至此,经历磨难,不幸中有大幸,他们都创造了各自人生的顶峰。其实,拉拉杂杂说了半天,湖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蛮性子,不就是在这样的山水间和这样的气候里呷了些这样的辣椒么?(作者 刘优良,笔名刘阳河,湖南汨罗人,诗人,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北京大学博士后)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