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过去十年,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站在历史新起点,5月9日,以“品牌成长引领新质消费”为主题的2025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在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创新空间正式举行,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品牌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肩负的新使命,共同探寻中国品牌的未来发展之路。
现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服务业处有关同志、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和中宏网总裁毕俊杰共同启动本次活动。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学术界的支撑以及企业实践的共同努力,未来,多方资源力量将加码助力中国品牌发展,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从5天到365天,突破往届办展模式
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把原先5天的品牌博览会展会现场服务,转变成365天的全生态品牌服务,建设东浩兰生品牌生态交互平台,以“品牌生态聚能环”为引擎,启动品牌未来发展计划,向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建设服务。
“品牌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识,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在致辞中分享了一些关于品牌的感悟。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以品牌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要运用新范式新方法,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品牌理论体系;最后,要面向新世代新青年,将品牌建设成果转化为宝贵育人财富。
今年5月10日是国务院设立“中国品牌日”以来的第9个日子。在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瑾看来,上海作为“中国品牌日”历年活动的主办地,见证了中国品牌博览会从最初的2万5千平方米扩展到7万平方米,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国品牌发展新成就。“通过承办中国品牌日项目,东浩兰生集团也积累了大量品牌服务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愿意与中国品牌日共同成长。”
中宏网总裁毕俊杰表示,一直以来,中宏网高度关注品牌建设和消费升级。“品牌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意识,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宏网将积极助力品牌故事和品牌理念传播,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强联手,以融合力量共创价值
活动现场,两场签约仪式隆重进行,备受瞩目。秉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核心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宏网签署共建品牌中国研究院合作协议。
此次携手将为中国品牌研究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无论是创新的研究方法、跨界的学术视角,还是更加贴近市场脉搏的案例剖析,双方致力于为中国品牌从本土走向世界、从优秀迈向卓越的征程,提供更为系统、更为深入、更具操作性的智力人才支撑。
随后,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新闻报社以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与科技实践工作委员会也进行了三方战略合作签约。
可以预见,会展的场景化体验、媒体的深度化解读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化赋能,三者将不再是孤立的元素,而是有机交融、相互激发的催化剂。通过这种深度融合,未来的中国品牌将有机会在国际化的展览平台上,以更富艺术感和科技感的姿态惊艳亮相。品牌故事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宣传,而是可以通过浸入式艺术装置、互动科技体验、文化主题展览等多元形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重磅发布,引领品牌发展新方略
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我国品牌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而品牌建设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泽林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品牌中国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品牌建设的责任与使命》。蓝皮书指出,面对国内形势,要创建国家品牌传略矩阵,要推动多层次、差异化、系统化的品牌发展格局,夯实品牌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基础;面对国际形势,要打造品牌出海“一带一路”主阵地,以高质量品牌为桥梁,塑造可信、可亲、可传播的中国形象。
随后,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也舟具体介绍了“品牌未来发展计划”。该计划以“一平台、两建设、双循环、多衍生”为愿景,搭建以国家品牌建设战略为核心的品牌生态交互平台;通过不断推出服务项目聚焦服务城市和企业两大维度;努力推动国内自主品牌建设同时带领品牌出海;还将联合高校、智库、平台等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品牌服务新生态,最终形成可拆分、可合并的“展+集+会+秀+赛”五维一体。
现场,与会嘉宾还共同见证了《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国网上海电力向各界呈现了“立潮头、勇争先”的奋进姿态。
品牌之道,多方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围绕学术研究、企业实践、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与会者分享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刘壮志在演讲中介绍了国网上海电力品牌的建设。多年来,国电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为奋斗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明灯”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并逐步推动“明灯”品牌实现三大跃升。一是从专业品牌向全面品牌的提升;二是从形象符号向价值符号的提升;三是从区域影响向全国乃至全球影响的提升。
现任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原上海市经信委都市产业处调研员徐铭,就《品牌经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发表演讲。所谓高质量发展,不能以产品质量思维来解决发展质量问题,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企业品牌建设,有三点需要把握:利他才能利己、要有精准的战略定位、还要有“用户导向+生意导向+数据导向”三位一体的战略。
新时代的品牌管理:守正抑或创新?在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良燕看来,如果老字号品牌的营销目标是提升品牌意识,采用跨品类延伸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老字号品牌希望在保持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良好态度基础上,进行营销吸引消费者,跨品类延伸策略可能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五粮液品牌管理委员会、酒类品牌定价管理委员会主任严昌龙以五粮液为例,阐述了提升品牌的“五度”。一是弘扬和美理念,着力提升文化“厚度”;二是完善产品体系,着力提升品牌“高度”;三是优化市场渠道,着力提升营销“精度”;四是强化科技赋能,着力提升创新“力度”;五是践行社会责任,着力提升ESG“温度”。
豫园股份集团副总裁胡俊杰则分享了国潮背后的新消费密码。他认为,国潮国风方兴未艾中国品牌大有机遇。在政策引导方面,要支持老字号企业开发国潮新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打造“国货潮品”;在新消费人群方面,亚洲的Z世代贡献了逾30%的消费;在国内,预计到2035年,Z世代整体消费规模将增长4倍至16万亿元。
正如古语所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品牌的崛起与强大,并非单一力量所能成就,它需要政府、学术界、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展望未来,期待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持续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续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