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韩鹏飞)“五一”期间,金门迎来7650名大陆游客,包含陆客在内共有12380人通过“小三通”抵达金门,该数字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与此同时,大陆各地在“五一”假期迎来旅游高峰。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共3.14亿人次出游,同比增长6.4%。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大陆方面已多次表达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的善意,民进党当局却依旧未解除自2020年起实施的“禁团令”,台湾旅行团仍然被禁止赴大陆旅游,这种人为设限,成为阻碍两岸民众正常交流、相互了解的一道障碍。
巍巍昆仑,横亘天际,见证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浩浩长江,奔腾不息,诉说着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祖国的大好河山,理应为两岸同胞共同欣赏、共同珍惜”,这不仅是一句饱含深情的呼唤,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享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祖国的每一处山河,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泰山的雄伟壮丽,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西湖的温婉秀丽,蕴含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互交融,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标识。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同样是祖国山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大陆的名山大川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画卷。自古以来,两岸人民就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共享着这些珍贵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例如,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两地人民共同信仰妈祖,妈祖庙遍布两岸,成为维系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这种基于共同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情感联结,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生动体现。
从现实意义层面分析,共同欣赏和珍惜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情感认同。当台湾同胞踏上大陆的土地,领略到张家界的奇峰异石、九寨沟的五彩斑斓,他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也会对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身份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同样,大陆同胞走进台湾的垦丁、太鲁阁,也能体会到祖国东南一隅的独特魅力。这种基于对山河美景的共同热爱,能够打破隔阂,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此外,共同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生态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两岸同胞可以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比如,在生态治理方面,借鉴台湾在生态农业、城市绿化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大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祖国的山河更加秀丽。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两岸同胞更应团结一心,共同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只有两岸同胞携手共进,才能让祖国的山河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过共同欣赏和珍惜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能够凝聚起两岸同胞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财富,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让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它的美,以珍惜的态度去守护它的好,用实际行动践行“祖国的大好河山,理应为两岸同胞共同欣赏、共同珍惜”的庄严承诺,共同书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