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提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中俄东线全长5111公里,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终点为上海市白鹤末站,途经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是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图源:国家管网
作为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历经数年建设,逐步实现了全线贯通。中俄东线可为9省区市超4.5亿人口提供可靠供气保障,增加我国清洁能源供应、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也为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项堪称世界之最,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参数和创新能力,在多个方面堪称世界之最。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管道。这一超大口径和高压力等级的设计,使得中俄东线在输送天然气方面具有极高的效率。经测算,在12兆帕压力下,一米长的管段容气量为250立方米,相当于三口之家一年的用气量。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俄东线在输气能力上的巨大优势。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管道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市,途经多个省份,钢铁总用量相当于280座埃菲尔铁塔。这一庞大的工程规模,不仅体现了我国管道建设的技术实力,也为沿线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
中俄东线还是我国首条智能管道样板工程,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全线采用集中远程调控、集中监视、集中巡检、集中维修的一体化智能运维新模式,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管道的运维效率,也提升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的自主创新能力。
带动中俄两国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贯通,不仅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也带动了中俄两国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自2019年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已突破800亿立方米,形成了新的全国供气格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有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还推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中俄东线途经的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中俄东线的建设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得到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此外,为了保障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沿线地区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电力等,这些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俄罗斯而言,中俄东线的全线贯通也为其天然气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其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中俄东线的建设,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稳定的通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时间线:
2014年5月:中俄签订为期30年的天然气输送合约。
2015年6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中国境内段施工正式开始。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
2020年7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建设在江苏南通海门正式启动。
2020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投产运营。
2021年9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关键控制性穿越工程--滹沱河定向钻穿越工程完成。
2022年9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河北安平--山东泰安)段通气运行。
2022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泰安至江苏泰兴段投产。
2024年11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
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供应沿线的天然气资源将更加充足、更有保障。预计2025年,通过中俄东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加近5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约占当前国家管网集团向长三角地区输气量的五分之一,有效提升区域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