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成渝铁路跑出的康庄大道

2019-09-29 06:11: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 9月29日电(记者 刘一乐 康书源)目前,“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已向公众开放参观。一张照片凝固一个历史瞬间,一件展品回望一段旧事,一组群像注解一幕永恒。展览采用编年体形式,带观众沿着历史的脚步,从1949年走到2019年,全方位回顾了共和国70年的光辉历程。  

009.jpg

“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屹立东方”主题内,成渝铁路的大型浮雕置于眼前,引得不少参观者拍照留念。浮雕上,众人手持鲜花围在火车四周欢呼庆祝,巨大火车头前悬挂的牌子上刻着“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一周年,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字样。  

成渝铁路开创中国铁路新纪元  

“千里成渝线,摆开新战场。”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也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并且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从1950年6月,成渝铁路开工,到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期间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西南地区10余万军民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缺乏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全长504公里的成渝铁路。要知道解放前,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用了40年时间,只完成工程量的14%。  

成渝铁路一直服役至今,不仅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攒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开辟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元。  

融入.jpg

高铁成为中国高速发展新符号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构成了我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不论从安全、舒适、便捷、价格等哪个方面来衡量,铁路都是最亲民、最大众欢迎的交通方式。  

从时速50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120公里的红皮车,再到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也大幅提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比例超过70%,互联网售票比例已达70%,国民彻夜排队购买火车票的情景已经成为人们封尘的记忆。  

“新四大发明”之首的高铁,早已成为中国飞速发展的符号。虽然首条高铁开通至今不过10余年,但从最初的慢条斯理到今日的极速发展。通过带动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近年,高铁的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稳健。截至2018年底,已经联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为“一带一路”带来了交通方面的极大便利。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呼之欲出  

铁路只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交通领域毋庸置疑是进步最大、变化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一组数字足以说明所有问题,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公路总里程达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线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2亿吨,是1949年的1390.6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补短板、强筋骨,一个覆盖海陆空、联通全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呼之欲出。  

我国不断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各地区积极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功能健全、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持续提升公路建设成效、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日益完善的城乡交通运输设施,架起了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编辑:刘一乐
审核:贾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