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天(10月2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及上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七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同期还将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包含主论坛和19场分论坛。
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整体展览展示面积将超过42万平方米,将有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
其中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
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进博会在这六年当中展示超过24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
第七届进博会有哪些新突破?
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确认参加今年进博会的国家展,总参展数量超过第六届。
企业商业展将继续保持超大规模,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
昨天(22日),第七届进博会的首批展品已经进馆,这也标志着今年进博会的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城市服务保障方面再添新举措
进博会展示科技赋能新亮点
科技赋能是切实提高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表示,今年,我们紧扣数据赋能、信息整合、塑造以人为本的展客商服务体验,增强敏捷高效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服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方面,聚焦展客商便利打造“服务通”。这次进博会重点开发了一个APP,就是“进博士”AI数字服务管家,对整个展馆完成了高精度建模,实现了展馆内外导航的无缝切换,以及跨楼层的路线规划。展客商可以跟随“进博士”的导航便捷到达各楼层目的地。我们还聚焦了展前、展中、展后的不同需求,在“进博士”APP中打造了展客商专属服务包,并提供了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证件查询、供需对接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融合即时通讯与多语言能力,为面对面的磋商服务提供沟通渠道,提升磋商效率。
另一方面,聚焦展会运行有序打造“管理通”。依托“一网协同”数字基础共性能力,实现更加精准的管理决策和更加畅通的指挥调度。在展馆内,基于空间计算感知设备,实现馆内人流态势与人群异常聚集实时监测。在“进博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中,同时接入天气、工程、消防、绿化、交通等17类实时动态异构数据,对应急、交通、气象等10大类应用场景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实现展馆内外管理和指挥同屏和同步。
此外,交通部门还进一步优化了“随申行”进博出行专区,推出中英文版本,提供一体化交通信息服务和一站式订购服务,涵盖了停车预约等个性化需求。
海关进一步完善了“进博慧展”系统,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设了进博会专区模块,便于参展方在线申请进博物资证明函。
通信部门也首次规模应用了5G-AxAI关键技术,为展客商提供高带宽、低延时、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第七届进博会首批展品已经进馆
随着第七届进博会的日益临近,大批进博会展品陆续通过海运方式运抵上海。
10月22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批展品进馆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举行。5家参展企业分别带来了南非牛油果、核医学分子影像PET/CT等多款展品,涉及食品、汽车、医疗和装备展区。
当晚23时,巴拿马籍中远纽约轮搭载来自巴基斯坦的参展物资缓缓靠泊洋山深水港。据悉,中远纽约轮此次运载的海运展品为一整箱巴基斯坦手工艺品,9月30日从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装船运出。巴基斯坦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其中玉制品、木制品、铜制品等都是巴基斯坦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观众就曾一睹具有900年历史、濒临失传的巴基斯坦非遗手工艺品“骆驼皮灯”的风采。据上海边检总站洋山边检站介绍,今年已经有3艘载运进博展品的船舶抵港,预计还有1-2艘承运船舶待入港,目前入境的展品主要来自南非、秘鲁、巴基斯坦等国家。
关于进博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InternationalImportExpo,缩写:CIIE),简称“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承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首届于2018年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