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专家:指责我“产能过剩”问题深刻反映美西逻辑缺陷

2024-05-09 09:58:03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5月9日电(记者 韩鹏飞) 近期,美国、欧盟等国家的部分政客和媒体联手炒作所谓的“中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论”,这些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荒谬论调和无理攻击不外乎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远超需求,成为“世界难以承受之重”;二是声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三是污蔑中国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消费不足,不得以向“海外低价倾销”。如何看待美西部分政客和媒体炒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荒谬论调?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二部肖新建主任在5月6日《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创刊两周年暨经济形势解读会上表示,指责我“产能过剩”问题深刻反映了美西方逻辑缺陷。若按美西方指责中国的定义和标准,众多数据将表明美国和欧盟存在过剩产能,反映出美西方“双标价值观”;攻击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否定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是美西方推行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新能源汽车打破了美西方燃油汽车长期垄断的市场和利润而遭受攻击,反映了美西方的霸权思维。另外,美国不敢承认其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赛道上已经落后,更不敢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和中国制度优势,渲染“中国产能过剩”,深刻反映了其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自信和即将丧失霸权的焦虑感。

  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3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6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1.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0倍,市场占有率从不足1%到31.6%。我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旺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从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看,我国绿色低碳电力总量超全国一半,增量贡献超九成。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同比增长55.0%,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1.5%;全国绿色低碳电力总占比达53.3%,大于火电46.7%装机占比。今年1—3月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水电等绿色低碳电力装机增量占比达90.8%。

  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情况看,今年4月份前半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总销量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31.1%。2024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

  新能源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

  为何十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肖新建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相关产业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体现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实践的磅礴伟力。

  通过技术创新,我国在新能源电力领域走出了一条后来者居上,浴火重生的道路,新能源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强化的蜕变;发展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的体现;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车产业均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双向互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以用户为中心,不断优化和提升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从市场供需方面看,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政府战略引领加速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市场竞争充分释放、充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推动行业经营主体优胜劣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此外,国内外市场对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潜力巨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需求,均为目前装机规模的4—5倍。从替代当前传统燃油汽车的一半比例看,新能源汽车也有近1.5—1.6亿辆增量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增量空间巨大。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年需求将达到8.2亿千瓦,是2022年的约4倍,全球潜在需求巨大。

  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已经并将继续为全球作贡献

  国内外旺盛的市场需求给我国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肖建新表示,我国绿色低碳产品已经并将继续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以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满足了全球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等质优价廉的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有利于西方消费者,有助于美国和欧盟向绿色经济转型,也让许多发展中国家可承受,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绿色低碳体系作贡献。

  另一方面,从理论和现实上“中国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近期,美西方此次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理论上违反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准则。近年来我国大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为80%—82%左右,处于正常产能利用率水平。部分头部车企或新锐企业甚至表现为产能不足,如2023年长城汽车产能利用率接近100%,理想汽车产量是批复产能的1.88倍。

编辑:韩鹏飞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