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2月23日电 2月21日,天津河西区2022届新青教师入职暨首批“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聘任仪式在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圣功厅隆重举行。河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冬梅出席并讲话,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区教师发展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成员代表以及2022年新入职教师等600余人参加。
区教师发展中心刘冬梅主任带领大家回顾了新入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自2010年启动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取得的骄人成绩。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田玮同志宣读了首批“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成员名单,区、局领导为入选专家、教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琳同志代表教育局领导班子向2022年新入职青年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首批进入“西岸基础教育名师库”的专家、教师表示衷心祝贺,从青年教师、各职能部门、各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要切实贯彻落实《河西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要求,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的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培训的最大效益,努力实现新入职青年教师“一年起好步,两年立住足,三年渐成熟”的发展目标。
孟冬梅区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河西教育在抓实教师队伍建设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未来河西教育提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她指出,要牢牢把握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抢抓队伍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加快推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打造全市最好基础教育为目标,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搭建区级、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各级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学校培育合格人才和生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
会上,作为河西教育精神“立德树人、崇智求真、传承创新”的受益者第四十一中学的李敬怡老师,代表2022年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全体2022年新入职青年教师将接过育人的接力棒,继续弘扬践行河西教育精神,挺膺担当,为继续河西教育的辉煌奋力拼搏。全国模范教师、双水道中学史萌老师带领全体2022年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庄严宣誓。上海道小学以访谈的形式通过师徒结队的小切口,展现了河西教育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路径多样、举措扎实、机制成熟的大面貌。
此次入职仪式充分展示了河西教育通过抓牢一个根本,即“强教必先强师”;围绕一个行动,即《河西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严把四个关口,即严把教师思想政治关、入职培训关、专业发展关、优质均衡关,推进三项计划,即“教师领衔示范计划”、“教师追求卓越计划”、“教师生涯启航计划”,切实加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为打造“五育融合 首善升级”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去年9月,河西区出台了《河西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素养提升、重点领域培养和激发教师发展活力五项重点任务,以“九项提升计划”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区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体系,完善保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管理能力、富于战略眼光及创新精神、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结合教育发展形势与新教师学习经历,河西区构建了一套成功的新入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作模式。探索出集中面授和网络培训互补、专项培训和实践研修相结合的开放性培训途径和方法,搭建了研训一体的发展平台,独创了以新青教师第二年参加巡课、说课,第三年参加教学展示课的“三课活动”。培养工程自2010年启动,累积开展专家讲座千余场,三课活动七千余次,培养新青教师2600名。河西区现有在职正高级教师33人,天津市特级教师17人,第四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10人,市级学科领航教师35名,市级学科骨干教师81名,遴选第三期河西区特级教师26名、第三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0名,培育评选十届“希望之星”569名、七届“教坛新秀”275名,实现了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最大化提升,七层级“金字塔型”教师专业人才梯次显现。
经多年实践,河西区形成“按需交流、自主配置”,“以强带新、引领提升”,“双向交流、相互促进”三种交流轮岗模式。积极统筹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有效化解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盘活教师资源,放大教育管理的效益。此外,河西区不断健全管理措施,通过加强跟踪指导、建立考核体系、强化政策激励,进一步形成了交流轮岗良性机制,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打造全市最好的教师队伍、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贡献力量。(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