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月9日(记者刘一乐)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备付金政策又迎新动向,近日,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防范清算风险,推动非银行支付机构可持续发展,央行已决定进一步完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按照新政策,支付机构可将全部客户备付金作为其清算保证金,央行按照0.35%的年利率水平为清算保证金按日计息,按季结息,但其中10%要用作行业保障基金,而行业保障金管理办法,另行规定。有分析人士称,备付金计息消息,对支付机构无疑是一大利好,一方面可缓解支付机构的资金压力,降低后者铤而走险做违规业务的几率;另一方面也为支付机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家支付机构相关人士表示,备付金计息是好事,影响也有限。据了解,从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开始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首次备付金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随后,央行逐步提高备付金的交存比例,从20%左右逐月提高至50%左右,在50%左右的比例执行两个月后,2018年6月,央行再度加码,从当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备付金集中交存对支付行业有多大的直接影响呢?从备付金利息上看,一位资深支付人士曾计算,预计全行业备付金总额约在1.17万亿元,以支付宝和微信的市场份额估算,两家机构产生的备付金应该分别在6000亿元、4000亿元左右。按照年化1.265%左右的协议存款利率计算(最高上浮10%),实现100%交存后,支付机构利息收入较之前将减少约148亿元。
现在央行再次计算备付金利息,虽然少,但能够改善支付机构的经营情况,2020年支付机构们或许会更好过一些。不过,在大部分机构持乐观心态的同时,一位上海支付机构从业人士也指出,“按目前第三方支付整体备付金规模来计算,尽管将产生50亿元的收入,但这一收入的90%都是归微信和支付宝,剩下的机构再一起‘瓜分’5亿元,实际上是僧多粥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