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全国省市级跨区域信用合作已成常态的当下,县域层面的信用联动却始终是薄弱环节。而山东省首个县域城市信用发展联盟——“海岱联盟”的应运而生,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10月25日,威海市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黄春晖做客“信耀齐鲁会客厅”第十一期节目,深度解读联盟成立的背景与初衷,揭开荣成、岱岳、薛城、冠县四地从“各自出彩”到“抱团共赢”的转型密码。

黄春晖指出,当前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迈入全面推进、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县域信用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蓬勃态势。但他同时坦言,县域信用建设并无“万能模板”可循。受地理区位、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等地域性因素影响,每个县域都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资源优势与潜在动能,然而单一县域推进信用建设时,往往受限于资源禀赋、应用场景等短板,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协同效应,制约了信用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荣成、岱岳、薛城、冠县四地的跨区域合作显现出独特优势。“四地分布于山东不同区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产业结构各有特质,却在信用建设领域形成了天然的互补性。”黄春晖介绍,从信用建设基础来看,四地在重视程度、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搭建等核心环节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与兼容性;从发展动能来看,四地在资源禀赋、实践经验等方面又具备鲜明的关联性与互补性。这种“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既为四地达成合作共识、开展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打破县域行政壁垒、整合优质信用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加快推进跨县域信用体系共建共享,打造县域信用一体化建设样板,四地顺应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秉持“抱团发展、互促共进”的核心理念,共同发起成立“海岱联盟”。据介绍,联盟以“联动、共建、共享、共赢”为宗旨,遵循“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注重协作、互学互鉴”的合作原则,秉持“开放包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创新发展”的合作精神,重点聚焦“标准共建、信息共用、监管共治、场景共享、品牌共铸、创新共为”六大核心方向,精准破解区域信用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在黄春晖看来,“海岱联盟”的价值远超简单的合作平台,它既是四地深化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更是推动信用共建的“孵化器”和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希望通过联盟的纽带作用,放大‘信用’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四地信用建设从‘单兵突进’向‘集群作战’转变,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升级目标。”他强调,未来联盟将持续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跨区域信用合作“朋友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用动能,全力打造“信用山东”建设的县域协同样板。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