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句源自齐文化的千年古训,如今正成为淄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生动注脚。9月25日,“信耀齐鲁会客厅”第十期节目上线,淄博市诚信建设促进会会长孟强作为本期嘉宾,在节目中详细介绍了淄博市以齐文化赋能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成果。
孟强表示,作为齐文化发祥地,淄博市深挖历史文脉中的信用智慧,以文化赋能信用建设,将传统诚信理念与现代治理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政务、市场、社区、产业的全域信用生态,让信用文化从历史典籍走进百姓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质与发展动能。
在节目中,孟强介绍,淄博的齐文化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信用教育资源。为激活传统信用基因,淄博市系统性挖掘“齐桓公柯地会盟一诺退地”“范蠡三致千金而散之”等历史典故,将其改编成中小学信用情景剧、社区微电影,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诚信内涵;推出“齐文化诚信地图”,串联稷下学宫、管仲纪念馆等历史场景,打造“边走边学”的信用教育基地;策划“信用齐韵”文化品牌,出版《齐信用・今淄博》系列读本、制作专题视频,用现代传播方式让千年诚信智慧焕发新生。沂源县创新的“文化书院+孔子学堂”模式,更是将信用宣讲融入日常文化活动,通过讲述百姓身边的诚信故事,让守信理念浸润人心。
谈及信用文化如何落地见效,孟强在节目中重点分享了淄博“信用+”场景创新的实践案例。淄博市以“信用+”场景创新为抓手,让诚信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与发展红利。在八大局市场、水晶街等热门商圈,“信用二维码”“诚信红旗”评价体系成为商户经营的金字招牌,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商户信用信息,“一码知信、亮牌经营”让交易更透明;临淄区稷下街道推行的家庭信用积分制度,让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美德行为的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与购物优惠,形成“做好事、存积分、享便利”的良性循环,目前已覆盖2万余户家庭,志愿者规模年增长35%。此外,“信易贷”为中小企业提供超2亿元信用贷款、“信易游”“信易医”让守信者享受专属优惠,一系列应用场景让“信用有价、守信有益”的观念深入人心。
制度保障为信用文化扎根提供坚实土壤。淄博市构建“政策引导—标准支撑—法治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出台《淄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淄博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信用信息归集、应用、修复全流程规范;创新“数据合规实验室”机制,试点园区信用数据合格率超98%;建立“信用+执法”“信用+审批”联动机制,在20余个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让“守信无事不扰、失信重点监管”成为常态。同时,“诚信典型评选”“道德模范礼遇”等活动持续开展,公务员诚信档案、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等举措落地见效,营造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从千年齐都到现代信用标杆城市,淄博市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让诚信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孟强说。如今,行走在淄博的街头巷尾,信用文化不仅是宣传栏里的标语,更是商户亮牌经营的自觉、居民参与共治的热情、企业发展的底气。未来,这座浸润着诚信底蕴的城市,将继续深化“诚信淄博”建设,让信用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信用山东”建设贡献更多淄博经验。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