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5月19日电 人勤春来早,备耕农事忙。眼下正是兴安盟备耕时节,从司法实践来看,这个时间节点,也是一些种业公司权益受到侵害的高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依法惩治涉种子犯罪,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维护国家种源安全,5月17日,兴安盟中院刑二庭的法官们来到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将普法的种子播种到企业,助力营造种业振兴的良好法治环境。
法官们为企业送来了精心准备的“法治套餐”,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及“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同时,针对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制假售假、套牌侵权和破坏种质资源等涉种子犯罪,为企业负责人及企业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宣讲结束后,邀请企业代表填写“司法温度感受”问题反馈表,围绕法院工作进行反馈。
企业负责人表示,感谢盟法院的法官们主动送法进企业,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给我们送来这场“及时雨”。通过法官耐心细致地讲解,使我们增强了法律意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依法经营,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种子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妨害种业健康发展,危害国家种源安全。下一步,兴安盟中院将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加大对制假售假、套牌侵权和破坏种质资源等涉种子犯罪的惩处力度,重拳出击,形成震慑,有效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净化种业市场,维护国家种源安全,为种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刑事司法保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