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查看“智慧人社业务监控系统”。
市民使用“内蒙古人社社保卡照片采集终端”拍照。
市民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业务。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五减三最”目标要求,全力推动全领域公共服务“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窗办、服务一卡通”建设,深挖“互联网+”服务潜力、释放“放管服”改革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智慧人社、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互联网+”办出速度与效率
“全领域覆盖、全业务上网”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是提升人社领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市人社局上线使用自治区人社厅统一开发部署、我市人社局配合完成的全区人社系统“一网通办”平台,推出面向个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3个网上办事大厅。
在市人社局保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网上办事大厅登录页面及操作流程。在网页查找“内蒙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大厅”,通过“密钥宝”登录页面。“这个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办事大厅的登录方式,个人网厅登录只需要注册并输入密码即可。”市人社局保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珂璐说。企业网厅页面有“单位管理”“在职人员管理”“退休人员管理”等11个选项,根据业务办理内容选择相关选项即可办理相关业务,在网厅页面也能及时看到业务办理情况。“现在除了在网厅可以看到业务办理进度外,我们在受理业务和办结业务时都会短信提醒经办人。”杨珂璐说。
目前,我市线上经办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由自治区确定的148项扩展至252项,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等全人社领域业务实现“线上一网通”。市人社局还从提升“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使用率入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多场次业务培训,对参保单位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推动“一网通办”平台融入日常、用在经常。截至目前,全市注册企业单位用户2491家、机关事业单位用户567家、个人用户39344人,网办事项占全部服务事项比重达到90%以上,事业单位退休申请、工资审批、人员调动等业务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程“无纸化”申报办理,个人业务、机关事业单位业务、企业单位业务网上办件率分别列全自治区第一名、第一名和第四名。
“一窗办”
简化流程更贴心
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记者发现市人社局的8个业务办理窗口统称为“人社综合受理窗口”。
我市某企业的社保经办人黄丽琴在窗口办理社保业务,她提交必需的纸质材料,完成业务办理,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现在办理业务特别方便,我们在办公室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只有很少的业务需要来业务窗口办理,如退休申请档案预审核等。”黄丽琴说,以前办理人社业务需要来窗口询问业务办理情况,有时办理业务得跑好几个窗口递交材料,甚至要跑几个不同地点,一项业务办下来可能得一两天的时间。
5月31日,“全区人社系统综合业务办理平台”在我市顺利切换上线,标志着“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综合柜员制线下“一窗办”人社公共服务模式正式落地实施。该系统上线,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常态化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廉政风险监控、促进效能提升和行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对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具有样板示范效应和重大里程碑意义。
“自从人社综合柜员制平台上线以后,只要是市人社局的业务,只需要在任何一个‘人社综合受理窗口’提交材料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再也不需要在不同窗口或不同地点来回‘奔波’,我还会收到业务办理提示短信,有时工作人员也会电话指导我操作。我对他们的服务很满意。”黄丽琴说。
市人社局还将“一窗办”业务向街道延伸。海区新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内就设置了一个“人社综合受理窗口”。
市民高女士来这里办理“失业人员登记”业务。工作人员康欢使用人社综合柜员制平台帮助高女士完善信息,受理业务。“在街道就能办理业务,而且只需要带身份证来这里填写一张‘失业人员登记表’就可以办完业务,真是省时省力。”高女士说。据了解,市人社局在海区新华街道和林荫街道设置了“人社综合受理窗口”,目前可以办理养老业务和失业登记业务。“现在设备还在调试阶段,能办理的业务有限。接下来,市人社局会在不断尝试的基础上继续为街道开放其他业务的办理权限,进一步方便市民办理业务。”康欢说。
我市充分发挥综合柜员制试点盟市先行先试作用,对标先进、高位推进综合柜员制试点建设。系统梳理编制标准化经办流程,按照“一窗办”模式,将过去按业务板块分散建设的各类人社信息系统,全部整合接入综合柜员制信息平台,集成新建综合受理、任务调度、业务监控和电子档案等多个子系统,构建起自治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5级纵向集中统一、横向集约整合的全层级、全业务、全流程一体联动工作体系。
统筹优化调配窗口设置和力量配备,采购标准化硬件配套设备,在市党群服务中心社保服务区划分咨询引导、综合受理、出件反馈、等候、自助服务5个功能区,抽调15名工作人员到综合窗口工作。各区人社局参照设置,同步明确了窗口划分和人员调配,一举打破以往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等业务分地、分窗受理、多表填报、多次跑动的经办模式,137个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和出件反馈,形成告知承诺制电子表单、受理要件示例电子化、全程短信提醒服务、办理进度随手可查等多个亮点。
此外,市人社局打破过去关联服务事项“封闭运行”“互不搭边”的思维定式,通过材料精简、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联动,推动群众眼里的“一件事”打包办理。巩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工作成果,加快推进“单位新增一件事”“人员信息修改一件事”“退休一件事”“高校毕业生一件事”等12个业务“打包办”事项推广应用,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人员基本信息修改、退休申请、缴费信息核实、养老待遇计发、社保卡申领等高频服务事项进行“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努力实现群众办事时限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
为确保经办全透明、流程可追溯、结果能核查、风险可防控,有效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市人社局还开发上线“智慧人社业务监控系统”,将137个综柜办理事项和44个人事人才网上办理服务事项一并进行事前核验、实时监控,通过系统后台指标比对分析,形成综合监控、窗口监控、网厅监控和效能监控四个可视化图表。利用市党群服务中心人社服务区、局机关办公大楼LED显示大屏实时监督调度,对延期或超时办结亮灯提醒、对经办业务总量实时排名公布、对涉嫌违规办理数据日志反馈,实现全业务领域、全服务渠道效能监控。
延伸服务
拓宽渠道更便民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便市民办理业务,市人社局还拓宽服务渠道、创新便民应用,使人社服务多元化无死角。
9月1日,记者在农行乌海分行滨河支行营业厅门口看到一块“人社·银行一体化服务网点”的牌子。进入大厅,一块显示屏幕上滚动介绍“人社·银行一体化融合服务就近办”“‘四位一体’云平台就业招聘‘掌上办’”等人社业务,旁边“内蒙古人社社保卡照片采集终端”设备已经能够正常运行。“作为‘社银一体化’网点,我们今天是第二天运行,这几天正在调试设备。”农行乌海分行滨河支行营业厅大堂经理赵霞说。她表示,以前,市民办理社保卡需要先到指定照相馆拍照,才能到相关网点办理社保卡。现在市民来银行就可以直接拍照、办理社保卡,半个小时即可拿到社保卡。
今年,市人社局依托银行营业厅网点多、辐射广的优势,联合5家国有银行,在全市不同地域,同步建设15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将社保账户维护、参保登记、就业补助申领以及社会保障卡跨部门应用等23项人社业务与银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人社业务最大程度向下延伸、向群众身边辐射,“最多跑一次”升级为“就近跑一次”。
市人社局还将“就近办”升级为“贴近办”。创新建立人社公共服务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监督调度全域覆盖作用,在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和劳动违法案件线索统一调度、协查转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网格通”手机App中嵌入全民参保信息、求职意愿信息采集功能,依托全市700余名网格员代帮代办社保参保、就业登记、求职招聘信息收集发布、劳动用工服务、劳动关系隐患排查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人社业务的创新服务模式,将人社综合柜员制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使群众不进人社门,也能办好人社事。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市人社局还开发上线“乌海公共就业服务网”和微信小程序,率先与自治区“四位一体”就业云平台成功对接,打通本市与周边盟市求职招聘信息跨区域共享渠道,实现招聘会现场全程智能引导和人岗智慧匹配,切实提升求职和招聘的成功率。在人社官网、微信公众号推出人社AI智能客服功能,推进人社服务智能化、效能化、主动化,打造“7×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群众了解掌握人社政策渠道不丰富、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回应不及时、经办咨询解答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与广电网络合作推出参保登记、缴费信息、待遇发放等7项社保查询服务,市民坐在家中通过电视遥控器即可查询社保。
目前,我市人社公共服务已涵盖网站、App、微信、12333热线、自助一体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社区工作站直至市民家中,真正实现人社服务多元化、广渠道、无死角。
据了解,市人社局接下来将加快推进“一卡通”建设,依托社保卡覆盖人群广、服务渠道多、线上线下融合应用的优势,整合健康卡、诊疗卡、医保结算码、财政惠民卡、民政低保凭证等各类民生卡(码),让市民手中的社保卡真正变身为“民生福利一卡通”。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深挖服务潜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改革活力、释放数字红利,加快推动‘试点’变成‘亮点’‘先行’变成‘先成’,奋力开创智慧人社新局面。”市人社局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志横说。(张楚研 文/图)
原标题:“智慧人社”开启服务新局面——市人社局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