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城市形象品质日益提升
贴心服务企业
稳就业招聘会现场
发展特色农业
盛夏时节,在石拐区761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个项目稳步推进,一片片碧绿沁人心脾,一张张笑脸甜美可掬,一幅幅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图”变为一幅幅亮丽的“实景图”。
2022年上半年,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石拐区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39亿元,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244元和10128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6.2%……
2022年上半年,石拐区在把握大势中抢占先机,在对标一流中找准差距,在百舸争流中增创优势,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逆袭之旅”步履从容,正向着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的目标铿锵迈进。
兴产业、增动能,经济建设“特而优”
随着一声鸣笛,数百台大型机械开足马力,总体规划用地2100亩的百亿重大项目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石拐区破土动工。这里,将为包头培育千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将会带动整个内蒙古风电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企业的进驻、优秀人才的汇集,让石拐区生机勃勃。正是有明阳集团这样的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不仅促进了石拐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又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了产业辐射能力,为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注入强劲动能。
2022年,石拐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组织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3个,总投资181.1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5.83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6.16亿元,完成率62.6%。
一组组闪亮的数字背后,得益于常态化调度经济运行之功。今年以来,石拐区创新推出县级干部“一纲N项”包联重点工作机制,紧扣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化“一三五”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提升存量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想方设法引进培育增量项目,千方百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组组闪亮的数字背后,得益于招商引资之力。地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举办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3场,参加自治区、包头市等大型招商活动5场,签署年产50万吨硅质生物肥建设项目、大青山军事及工业影视基地等项目31个,协议总投资194.4亿元。坚持顶格招商,上半年,石拐区四套班子及17个招商工作组累计对接企业350家,其中外出考察19次,对接企业78家;本地接待考察企业272家;累计签约项目46个,完成年目标任务的76.7%;签约总投资334.3亿元,完成年目标任务的72.7%;落地20个、项目落地率43.5%,上半年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8.2%,各项任务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组组闪亮的数字背后,得益于营商环境之不断优化。地区坚持以改革统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向改革要效能,制定《石拐区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向和任务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石心实意”政务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推广“网上办”等服务模式,全区1402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实现全程网办,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全面“一网通办”;推进“一门”全覆盖,实现线下“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梳理完成全区30个部门1360项“应进必进”事项。深化一流法治环境建设,制定《石拐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定程序流程图》《石拐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流程图》,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组织市内40多家金融机构走访全区重大项目,为重大项目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各级出台的免、降、缓、返、补等助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2.4亿元(含留抵退税)。帮助坤达鑫40万吨特种铁合金综合资源利用一期项目协调2亿元项目贷款……
今日之石拐,正处于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多重历史机遇相叠加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包头市掀起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是对石拐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巨大赋能。地区正围绕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数字经济转移转化、现代物流和通用航空等重点产业,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乘势而上、融入主城,迅速开启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逆袭”之旅。
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小而美”
7月16日晚,石拐区五当召镇青山村灯光璀璨、人头涌动,美妙的音乐与夜色融为一体——“玩儿在石拐”首届彩韵青山乡村音乐节暨第二届“欢腾喜桂图”文化旅游季开幕式在这里盛大启幕。
今年以来,石拐区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7万亩,加快推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稳定八戒农牧、希望德康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截至6月底,全区牲畜存栏97208头(只),比去年同期增长34.85%;牲畜出栏30834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8.6%。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总投资1亿元的花溪农业现代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成功争取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积极培育新业态,成功举办预制菜业态交流论坛会,包头市宠物产业发展基地在石拐区挂牌。打造“彩韵青山”“味道古窑”形象IP,推进青山村、开洲窑子村、爬榆树嘎查等示范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今年以来,吸引投资1138万元,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64个,收入467.9万元,储备新项目24个。2022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0.22亿元,同比增长1.5%。
持之以恒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创卫制度化常态化,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区容区貌整治、社区小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文明行为提升“五大行动”,及时调整“精细化管理”“街长制”“物业派出工作组”等方案文件内各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和各单位包联区域,持续推进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创城、创卫工作的高效责任机制,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城市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督察整改治理成果。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截至6月底,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179天,优良天数157天,优良率为87.7%。
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石拐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检验发展的最高标准,各项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截至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18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9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255人。严防死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等各项工作,成功保持“零疫情”一方净土。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区各阶段、各年龄段人群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全市前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力打造“六位一体”劳动素质教育和研学实践品牌。深入实施健康石拐行动,逐步提升区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险参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万人;截至目前,累计为城乡低保对象798户、1229人发放低保金511.61万元。石拐旧区供水管网改造、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等十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
工作有机会,就医有保障,政策有兜底,石拐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越来越足。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2022年上半年,石拐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逐渐多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设硕果累累,民生事业气象万千……全区高质量发展之船正乘风破浪,奋力向前。站在新的起点,从不平凡中走来的石拐区正阔步迈向更高更远的未来。全区干部群众正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包头篇章中,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黄瑞 李慧 姚铁成 张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