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产教融合已成为高校赋能地方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紧扣“五大任务”战略部署,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持续深化高校产教融合机制创新,通过校企协同、产业学院共建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多元模式,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报道以视频形式,聚焦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挖掘内蒙古高校在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产教融合实践与成效,全方位呈现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探索,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生动诠释新时代边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作为蒙医药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产教融合”特色发展路径。学院构建“大学+医院+传承人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将温针、火针等非遗技艺纳入临床教学,并依托数字化资源库与虚拟仿真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在蒙医器械与诊疗技术领域取得47项自主知识产权,成功研制17项特色医疗器械,推动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产业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3700余名应用型蒙医药人才及4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流本科专业等多项荣誉,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为蒙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