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职业教育宣传月期间,内蒙古教育发布特别推出 “职耀北疆” 栏目,邀请来自不同高职院校的书记走进镜头,聚焦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领域,以小切口展现大成果。他们将分享各自学校如何立足北疆大地,精准对接自治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生动实践与突破。通过这些事例全方位展现内蒙古职业教育的蓬勃活力,激发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共同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党建引领专业优化打造北疆职教改革“示范样板”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赋能区域产业”为使命,在学校党委的引领下,通过“党建红+职教蓝”双轮驱动,以“停旧育新”的胆力推进专业优化升级,交出了一份“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满意答卷。
党建领航:铸魂赋能,厚植职教改革“红色底色”
学校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度融入产教融合全过程,创新构建“党建红+职教蓝”育人新体系,以“德技双元”育人生态培育北疆工匠精神。通过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及3个研究基地、3个实践育人基地,搭建6个工作平台,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共建“内蒙古工匠学院”“退役军人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并建立校企党支部联建机制,实现“组织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三位一体。近年来,学院先后获评“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等荣誉,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职教改革的核心推动力。
专业突围:破立并举,彰显服务产业“硬核担当”
面对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学校党委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推进专业优化——停招28个传统专业,新增新能源装备等32个紧缺专业,专业数量从59个优化至52个,工科占比大幅提升至57.69%,精准对接自治区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及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教深融:协同创新,锻造人才培养“强劲引擎”
学校与国网蒙东电力等130家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双身份管理、双导师授课、双课堂联动、双证书融通”的“四双”机制,构建“招生联招、培养联管、课程联设、基地联建、师资联聘、就业联推”的“六联”体系,校企合作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案例、教育部“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同时,学院以“数字化工坊”建设为核心,建成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自治区品牌专业;推进“教师入企、工匠入校”双向流动,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53.23%,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占比29.52%;近五年授权专利149件、软件著作权103件,攻克关键技术难题30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为产业升级注入“技术活水”。(曹红 作者系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