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3月13日电 近年来,潍坊市寒亭区高度重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德育+”与不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提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
“德育+智育”,融入学科教学。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通过跨学科交流研讨、多学科实践联动,打造“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的学科德育新模式,目前已开发“德育+学科”示范课90余节。
“德育+体育”,融入特色课程。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围绕奥运会等经典赛事,将中国体育拼搏精神等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体育强国魅力,春风化雨地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开发特色课程,举办年级对抗赛、班级联赛,在寓教于乐过程中,增强学生德育素养。截至目前,已开发花样跳绳、轮滑等16项特色课程,举办各类对抗比赛120余场。
“德育+美育”,融入艺术熏陶。立足地域特色,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与美育教育相融合,打造具有地域风格的木版年画、潍坊风筝等艺术课程体系。全区中小学每周开设1节艺术课、增设1节鉴赏课,每学期组织1次全区中小学艺术展演。同时,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共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品德修养,累计开展“校园艺术进社区”活动70多场。
“德育+劳动”,融入实践体验。挖掘学校资源、拓展家庭资源、开发社会资源,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体系。组织利用校园边角场地,开辟养殖园、蔬菜园、花卉园等,开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养成参与劳动、探究劳动的好习惯。目前,已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园地160余处、校企共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32处。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