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狂欢,而是冲进福州普瑞眼科——12年的近视生涯,终于让我下定决心与眼镜彻底告别。
从小学四年级戴上第一副眼镜开始,我的生活就与“不便”二字绑定。运动时,眼镜在鼻梁上疯狂打滑,篮球赛中甚至被队友调侃“连篮板都看不清”;戴口罩时眼镜总是起雾;更尴尬的是,我又是油性皮肤,眼镜止不住地往下滑。而作为2025届福建高考生,报考福建警察学院的公安学类专业成了我的终极目标,但裸眼视力需≥4.8的硬性要求,让350度的近视成了横亘在梦想前的“天堑”。
“摘镜”的念头早在高二就已萌发,但真正推动我行动的,是普瑞眼科的口碑。表哥去年在此完成全飞秒手术,术后裸眼视力稳定在1.2,体能测试中50米跑、立定跳远轻松达标。他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摘镜不仅是视觉的解放,更是人生选择的扩容。
五月底,我前往普瑞眼科进行术前检查。接诊的林青鸿院长是福建眼科界的“明星”——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屈光科研团队成员、ICL手术核心专家、5万+手术成功案例的拥有者。我进行了20余项术前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眼压、眼底等,详细的参数能够帮助医生挑选出最适合我的手术方案。
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角膜厚度550μm,散光50度,符合全飞秒手术条件。林院长解释:“全飞秒无需制作角膜瓣,切口仅2-4mm,术后恢复快,次日即可正常用眼,尤其适合你这样的运动爱好者。”她细致到连我“爱打篮球、习惯用右眼”的细节都纳入考量,最终敲定了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我提前两小时到院复检。护士全程引导,从眼部消毒到麻醉滴眼,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手术室内,林院长再次核对数据,轻声安抚:“别紧张,盯住绿点不动。”
手术过程比我想象中更快,躺在全飞秒设备上,眼睛被开睑器固定,直视正前方绿点,感到有设备轻轻地吸住了我的眼睛,激光扫描仅需23秒,随后林院长用显微镊轻柔取出透镜,仅剩轻微的触碰感。
术后感觉眼前糊糊的,医护人员说这都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经过几轮的滴眼药水,我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已是手术4小时后了,眼部有轻微酸胀,但视力已达1.2,远超预期。护士向我交代了用药和复查的时间后我便回家了。
一周后,夜间眩光现象消失,干眼症状也通过人工泪液逐渐缓解。体能训练中,50米跑、立定跳远等项目轻松达标,再也不用担心眼镜滑落。
对于想要在高考后摘镜的同学们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提前检查:高考后尽早预约术前检查,避开暑期高峰,为体检留足恢复时间。
2.信任医生:先检查、再选择,许多入门的“小白”会很由于手术方式到底那种好,其实,医生会根据角膜厚度、用眼习惯等量眼定制,挑选最适合你的手术方式,所以无需盲目追求“最贵”或“最好”。
3.心态调整:手术全程无痛,但需克服紧张情绪。我的经验是“深呼吸,发呆不动盯紧绿点,其他交给医生”。
如今,当我以1.2的裸眼视力在警校训练场上奔跑时,终于明白,摘镜不仅是视觉的解放,更是人生选择的扩容。感谢普瑞眼科的林青鸿院长,让我以最清晰的状态,奔赴下一场山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