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这项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国技,承载着千百年来的神道仪式与武士精神,至今仍在东京两国国技馆的沙土擂台上延续着庄严传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现代格斗浪潮,以MMA打、踢拳等赛事主,代表着全球化和娱乐化的新趋势。二者看似平行,却在当代日本体育文化中形成微妙共振,而他们的商业化进程也值得一探。
日本相扑的发展历程与商业化
作为日本传承千年的“国技”,相扑不仅是力量与仪式的展现,更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精神。这项运动由日本相扑协会统一管理,负责组织比赛、培养选手等核心工作。数据显示,协会2023年收入约130亿日元(约合9400万美元),其中超九成来自赛事本身的门票、转播和赞助。但新冠疫情曾带来沉重打击——2021年赛事停办导致63亿日元巨额亏损,暴露了传统运营模式的脆弱性。
在人员储备上,相扑也面临深层挑战:日本老龄化与少子化导致2023年新选手仅招到34人,创历史新低;训练中的暴力事件和管理丑闻损害形象;更棘手的是文化断层——许多年轻选手不会叠传统和服、不会做相扑火锅,甚至被教练批评为“缺乏文化根基”的“技能缺失者”。
尽管目前票房与收入持续增长,但人才短缺、人口结构变化与管理问题,正为这项千年运动的未来埋下隐患。如何在商业活力与文化传承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守护“国技”的关键。
日本现代格斗赛事的兴起与挑战
日本现代格斗赛事的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职业摔跤、空手道、拳击等流派相互碰撞融合。1985年,佐山聪创立“修斗”(Shooto),这是全球最早的综合格斗(MMA)组织之一。到了1993年,船木诚胜等人创立的“Pancrase”进一步推动MMA热潮,同年诞生的K-1赛事则凭借踢拳规则火遍亚洲。这些创新赛事让日本格斗运动正式迈入职业化与国际化时代。
如今,日本格斗赛事人气持续攀升。2025年3月,ONE冠军赛在琦玉超级竞技场举办的“ONE 172”吸引了1。5万名观众,门票收入突破200万美元,刷新该赛事在日本的纪录。此前2024年1月的“ONE 165”也达到相近票房,显示出稳定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本土的RIZIN联盟在数字领域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其YouTube频道订阅量超128万,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0亿次,每月还能带来1。2万至3。6万美元收入。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既要与传统相扑文化争夺观众,又要完善选手培养体系,还要用新策略吸引年轻群体。如何在保持热血魅力的同时破解这些难题,将是日本格斗赛事发展的关键。
传统与现代并行,日本格斗文化的双轨演进
展望未来,相扑和现代格斗赛事将在各自的轨道上继续发展。相扑需应对选手培养、观众老龄化等挑战,并通过海外推广等方式吸引新观众。现代格斗赛事则需继续优化赛事安排,提升观众体验,并加大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的投入,以保持增长趋势。两者的共存不仅丰富了日本的体育文化景观,也为全球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赛选择。(邓砚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