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25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云太医互联网医院承办的 "国医名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习班暨名医经方学术传承研讨会" 在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顺利闭幕。本次盛会以 "传承经方智慧 赋能健康中国" 为主题,吸引了全国 300 余位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院校师生参与,共同探讨中医经方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聚焦经方传承 共谋学术发展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陆烨鑫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中医经方学术传承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的融合创新。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强调,中医药人才培养需立足经典传承,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河南省卫健委中医处处长姬淅伟表示,会议对促进河南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太医互联网医院负责人马华在发言中表示,云太医本次承办学术盛会,希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中医师能够便捷地学习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
名医倾囊相授 剖析经方精髓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活动中,特邀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及刘景源、姜德友、李庆海等六位国家级名老中医,结合临床实践,系统分享经典理论与应用经验:
• 黄煌教授以糖尿病诊疗为例,解析葛根芩连汤、黄连汤等经方的辨证要点,强调“经方结构严谨,临床需遵循原方精髓”。
• 刘景源教授通过对比伤寒与温病初期辨治差异,提出精准用药对提升经方疗效的关键作用。
• 姜德友教授针对发热病症的经方应用,提出 "明寒热虚实、辨病位深浅" 的诊疗思路,警示滥用寒凉药物的危害。
• 赵杰教授创新性提出 "六经结构观",指出阳虚体质的病理演变规律及扶阳法的临床应用要点。
• 李庆海教授分享了难治性心衰的中医治疗经验,提出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的综合疗法。
• 王振亮教授通过风湿病治疗案例,展现了经方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独特优势。
• 冯学功教授则聚焦失眠诊疗,系统梳理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的辨证要点及针刺协同疗法。
理论与实践并重 培育中医人才
会议设置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环节,注重临床经验与经典理论的衔接。参会学员表示,专家们对经方应用的深度剖析,为其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一名基层中医师反馈:“黄煌教授对糖尿病分型用方的讲解,让我对经方‘病-证-方’对应关系有了全新认知。”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则认为,专家对经典原文的现代解读,深化了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解。
“互联网+ 中医 传承”新模式
多位专家对会议中推动的 “学术数字化” 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创新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优质学术资源能够普惠基层。会议同步启动 “经方传承工程”,将持续开展线上专题研修、名师直播课等活动,并通过 AI 技术建立 “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推动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未来,各方将继续发挥优势,搭建更开放的学术生态,为中医药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