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客家摇篮与阳明圣地:赣南文化融合的创新路径

2024-11-28 17:32:17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赣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客家文化分布区,被誉为“客家摇篮”,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赣州这片热土上开拓耕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风情。为进一步大力推动赣南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网络化传播,赣州市委网信办于11月27日-29日开展“传文化薪火 奏时代强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媒体分两条线路赴章贡区、龙南市等8县(市、区)开展线下采访调研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州正抢抓历史机遇,植根文化沃土,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文化动能。在27日的座谈会上,赣州市委网信办主任张冠军表示,赣州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客家摇篮”美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把赣州“客家摇篮”品牌打得更响,把赣州“阳明圣地”内涵传得更开,把赣州“文化高地”招牌擦得更亮。

  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旅精品

  赣州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张伟在座谈会上表示,近年来,赣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与阳明文化资源,推进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深挖文化特色,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在客家文物妥善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投放利用、长效保护三位一体的客家文物保护。张伟介绍称,赣州通过保护与利用客家文物,建成龙南关西围屋群、安远东升围屋群等国家4A级景区,同时,结合阳明文化打造崇义阳明博物馆、龙南阳明心谷等特色景区,形成了文化与城市休闲、研学结合的独特文旅品牌。

  其次,推动文化转化,发展文创产业。依托非遗技艺创新开发蓝酸枣糕、客家米酒等文创产品,预估产值达36亿元,创新擂茶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非遗产业化成为致富的新产业。

  再次,发挥文化优势,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连续三年举办“来赣州过客家年”的主题活动,开展客家第一集市非遗展演,春节烟花表演。张伟表示,2024年的春节期间开展了300多场客家民俗的活动,共吸引游客820万人次,游客的接待量在全省排名第一,直播观看的次数达到了2361.96万人次。

  赣州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徐井生在座谈会上从推动赣州客家文化和阳明文化的传承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将赣州的“客家摇篮”和“阳明文化”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据悉,王阳明在赣州构建起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为核心内容的心学理论体系,还通过开办书院、兴办社学、讲学等方式对赣州民众施行教化。经初步统计,赣州市王阳明的遗址遗迹主要有碑刻9方,书院和祠庙22处,古建筑与纪念场所21处,文献与著述200余篇,其中王阳明巡抚南赣期间著述190多篇,路过赣州留下著述7篇。

  徐井生认为,赣南客家文化与阳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不仅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今后将继续深化挖掘客家文化阳明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赣州文化名城建设。

  此外,赣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郭玉芳表示,赣州市文艺创作中心持续开展文学采风活动,组织作家深入赣南乡村采风,创作《走读章贡》《美丽乡村》等一批描绘乡村巨变的作品。与此同时,通过与福建龙岩、广东梅州等客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了赣州客家文学的区域与全国影响力。

  近年来,围绕客家文化推动文学创作,赣州市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及作家。赣州作家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马奖、冰心散文奖等重量级奖项;多部客家文化题材的文学著作被省、市文艺项目扶持或公开出版,如李伯勇、范建明等文学作品以筋骨与温度兼具的文学表达,生动展现了赣南客家乡村的发展与变迁。


编辑:沈露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