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万纬物流绿色认证面积达860万平方米 累计减碳12500吨

2024-03-12 17:21:35 来源:咸宁新闻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植树造林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如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为生长所需的能量,同时释放氧气,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更好地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此外还有保持水土、抵挡风沙、降噪、调节气温等多种作用。而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物流领域,万纬的减碳行动也从未停止过。

  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从成立之初,万纬物流便融入时代发展大局,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推动自身及行业的碳中和进程。

  经过多年发展,万纬物流在节能减碳领域逐步耕耘,持续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目前,在节能减碳方面已形成系统性、体系化的推进路径,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全覆盖、分布式光伏全面推广、节能运营以及能耗智慧管理等。

c9bd97cb4498056c5d46b669d8172aae_W020240312619430286756.png

  截至2023年末,万纬物流已在全国19个园区实现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52.02MW,累计发电量超2200万度,累计减碳量12500吨。

  据测算,一棵树的年碳汇量是11.32千克,中等寿命树种的成熟年龄约40年,两数相乘得到一棵树的碳汇能力是452.8千克。万纬物流累计减碳量相当于27606棵树的累计减碳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碳中和”战略。

  引入ESG管理理念  推动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2023年,万纬慎始如终,持续在设计、建造、运营全周期引入ESG管理理念,为实现绿色低碳的未来而奋斗,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环节,万纬物流建立了绿色建筑底线标准,在规划阶段确保所有新建项目达到绿色仓库三星/LEED金级设计要求,对存量建筑则计划逐步实现绿色认证全覆盖。

  建筑节能是实现低碳的基础,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万纬物流建立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开发、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逐步提升了冷链园区的可再生能源覆盖率,为园区日常运营节能减碳。

  在存储环节,万纬正在推广应用自动化仓库,相比传统仓库,自动化库的存储密度更大,运营效率更高,操作效率达到了76托/小时,峰值可达到114托/小时,是人工操作效率的2-3倍。

  因冷库运营涉及到制冷、温控、出入库、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等多个复杂场景,万纬物流自主研发智慧冷链园区平台、碳管理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节能减排,将各个场景指标化,如计算园区光伏发电量、用电情况、碳排趋势等,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万纬还应用了多项节能降耗措施,如采用LED感应照明,室外道路照明采用定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时长,延长灯具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应用智能电表系统,提升园区电力使用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抄表、统表的人力和时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木托盘,有助于减少碳足迹,通过运输包装系统的循环共享使用可以真正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成本降低的目的;所有园区应用电动叉车代替燃油叉车;在卸货口增加门帘,以减少除装卸作业以外引起的跑冷;热氟融霜代替电融霜,每次融霜每台风机可省电约15度,节省时间约20分钟。

11c73f5c37c41052d5648c83ce93e96d_W020240312619430439639.png

  截至2023年12月,万纬累计绿色建筑认证面积超过860万㎡,108个项目获得绿色三星认证,12个冷链园区获得 LEED  金奖/金级(其中7个铂金级,5个金级),未来还将推动所有新建冷库100%通过绿色仓库认证,新建冷库分布式光伏100%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纬物流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勇担发展使命,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目标,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编辑:沈露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