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信用
  • 中宏网首页 >
  • 信用 >
  • 正文

【追踪报道】北京拾荒老人:这是中国人应该做的!

2017-02-22 09:35:28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2月21日讯(记者 武晓斐) 近日,一则《拾荒老人捡2万元连号纸币 辗转寻找失主》的新闻报道被媒体争相转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事件发展过程,中宏网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追踪报道。

  记者通过帮助拾荒老人寻找失主的办事民警赵警官了解到,拾荒老人的拾金不昧行为经媒体报道后,曾有多家媒体想要登门拜访,都被老人婉拒了。老人一再强调这都是他应该做的,没必要搞得那么轰动。赵警官告诉记者说,他处理过不少类似的事件,拾到数额这么大的,还是头一次见。了解到老人真实生活后,自己更是对老人发自内心地佩服!

  在赵警官的协助下,记者辗转见到了这位拾荒老人。眼前的老人,身材矮小,穿着一条宽大不合身裤子,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有些年头了。见到记者,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立马洋溢起热情的笑容。

拾荒老人姜宗兴 中宏网记者刘延厚摄

  在老人的廉租房里,记者观察到,除了一台电视机、吃饭用的桌子、一张单人床和几样旧家具外,再没有大件的东西。老人告诉记者,屋里的陈设和日常用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他捡来的。每月800块钱的低保,加上拾废品,自己每月仅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除去药费跟水电费,剩下的钱也只能刚够自己吃饭,根本没钱买其他东西。屋里的床单、被套,身上的衣服,甚至平时吃的蔬菜都是捡来的。

  交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老人的本名叫姜宗兴,老家在山东荣成,来北京已经三十多年了。老人膝下并无子女,自03年与妻子协议离婚后,十多年来,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生活。

  说起捡钱的事,姜大爷回忆到:当天,他正推着小推车到小区附近捡拾废品,一辆白色的小轿车从他身边驶过,后备厢突然打开了,一个黄色的尼龙袋包裹掉了下来。当时,姜大爷挥手喊车主停车,车始终没停。在原地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姜大爷将袋子送到了小区保安处。包裹在保安处放了三天,一直没有人认领,居委会工作人员这才打开了箱子,随后报了警。

  “我都不知道里面是啥!”姜大爷说。当记者问起姜大爷,这么重的箱子,他当时为什么没好奇打开看一看时,姜大爷说,别人的东西跟自己无关,他不感兴趣,只管还给别人就是了。

  当记者告知姜大爷,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时,老人说:“这就是中国人应该做的呀!不值得报道。”姜大爷说,自己是农民出身,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村里各家各户门前都种着蔬菜,没有围墙,更没有任何防盗设施,可谁都不会去到别人家的地里偷东西,即使再困难都不会。

  两万多块钱,足以让一个拾荒老人捡十年的废品,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把“重金”还给了失主。在姜大爷的心中,他从来不怕吃苦受累,更不惧怕贫穷,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再辛苦的劳动都是有尊严的。面对这样的拾荒老人,我们除了感动之外,那就是尊敬与敬仰。他不仅用实际行动传承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品德塑造了自己的人生与尊严,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塑造一种高尚的情操与榜样。

  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专程到姜大爷家进行了看望。信用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自愿捐款1500元,以兹鼓励老人拾金不昧的精神和行为。

 

编辑:武晓斐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