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0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双碳”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当世界将目光聚焦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当绿色低碳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我国正通过一系列深刻的制度性变革,将“双碳”目标从庄严承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阶梯。这也是我国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主动塑造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四梁八柱”立起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坐标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快构建“双碳”制度体系,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划定清晰的“绿色边界”和“低碳航标”。地方碳考核将“双碳”目标责任压实到位;行业碳管控,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的增量;企业碳管理,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这套制度体系,让“绿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并提供可遵循的制度框架和绿色发展引领。
“四梁八柱”打通的是绿色转型的“中梗阻”。项目碳评价从投资源头进行“碳筛选”,将高碳项目拒之门外,确保新增投资是绿色的、低碳的,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产品碳足迹则将碳排放管理延伸至消费终端,不仅引导国内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更是在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时,为中国企业提供的“碳身份证”,是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四梁八柱”激发的是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严格的制度约束并非发展的阻碍,而是创新的驱动力。当碳排放成为成本时,低碳技术就成为资产。这套制度体系将强力驱动新能源、新材料、储能、碳捕集等绿色科技的爆发式增长。例如,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相关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双碳”制度体系的建立,将为这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强劲的增长动力。推动企业从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的集约式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伟大的变革总是以深刻的制度创新为先导。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到“双碳”目标庄严承诺,再到如今“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加速构建,我国正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强大的战略主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考量,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