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假期前后,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和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居民消费潜力。例如,广西通过“购在中国·AI尚广西——2025金秋国际消费季”活动,组织开展多主题、多层次促消费活动;四川统筹发放4亿元消费券,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重点领域。
“过去25年,黄金周创造的假日经济红利,归根结底是制度改革红利。”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修志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进入新时代,出行出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两大因素的关系愈发紧密,这两大因素都有其深层次的制度逻辑。以出行出游推动“十五五”消费扩容升级,关键还取决于深化消费领域制度改革。
一方面是持续深化改善居民家庭收支状况的制度改革。其基本思路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增收主要涉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节支主要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及住房等制度改革。不妨设想,如果通过增收节支制度改革,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约70%的占比水平,那么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接近翻倍,这不仅足以根本性塑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产—消费—创新”循环范式,而且足以系统性重构真正多边主义的、真正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循环范式。对于上述领域的改革,社会广泛期待,各界也有诸多真知灼见,“十五五”期间需要更多看到相关制度出台并形成配套落地政策。
另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施节假日制度改革。应该看到,现行黄金周出行出游模式,正越来越面临居民主观意愿和景区景点及交通、住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忽视主客观约束条件而一味追求出行出游数据增长,更不能无视居民日益增长的品质型出行出游需求与节假日制度安排之间的矛盾。相较于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而言,节假日制度改革无疑更具现实操作性。综合社会各界声音看,我们建议未来深化假日制度改革有几个着力点:其一,严格落实周末2天休息制度,分区域、分省域试点推广周末2.5天休息制。这样,既有助于普遍性改善劳动者身心健康状态,也可以充分利用高铁6小时以内旅游经济圈和自驾4小时以内旅游经济圈,推动跨域出行出游和近郊、县域旅游。其二,在各省级行政区划总结推广浙江等地中小学春秋假经验,严格执行企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让亲子游有更多选择。其三,在各省级行政区划总结推广上海等地空巢老人陪护假,并配套严格执行探亲假、婚假等制度,让家庭出游更为灵活。其四,在各省级行政区划中总结推广广西设置“壮族三月三”地方性节假日的经验,结合各地历史人文,设置地方性节假日。其五,参照中小学春秋假模式,由教育部牵头,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大中专学生春秋假。
要鼓励地方、部门实践创新,大胆实施新一轮“放权让利”,以持续深化、优化并落地执行节假日制度改革为抓手,为“十五五”时期消费扩容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改革红利。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