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观察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观察 >
  • 正文

使命与担当:开辟人工智能建设新未来

2025-10-11 09:30:2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布局之年。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

  作为智库学者,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探索,如何看待“十五五”时期的人工智能建设愿景与智库学者的使命担当?对此,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技部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书记、副主任董乐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技术追赶、应用落地和生态构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这将是中国从“人工智能大国”向“人工智能强国”跨越的关键节点,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的决胜阶段。对于“十五五”时期,我怀抱着三个层面的核心愿景:

  一是技术愿景:从“专用”到“通用”。当前的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缺乏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通用推理能力。我们期待在AGI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这不仅仅是追求更高的准确率,更是要提升机器的“认知”能力——让机器能够理解常识、进行因果推理、具备自主学习与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二是产业愿景:从“优化”到“重构”。“十四五”时期更多是现有产业引入AI工具进行优化,“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重构生产流程、商业模式乃至产业形态的核心驱动力,期待看到更多AI原生业态的涌现。

  三是社会愿景:从“辅助”到“共生”。人工智能将从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演变为与社会深度协同的伙伴。我们期待构建一个人机互补、人机共生的社会。这需要通过健全的法律、伦理与标准体系,确保AI作为可信参与者,最终实现人类与智能体和谐共生、共同演进。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智库学者,我感到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面对如此宏伟的愿景,我认为我们的使命担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战略研判能力。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变革,我们要更敏锐地洞察技术趋势、国际格局和政策环境,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布局提供前瞻性参考。二是提升政策与治理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涉及数据治理、算法伦理、社会公平和隐私保护。我们将积极参与制度设计和标准制定,推动安全、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体系建设。三是跨界协同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技术、产业和社会的多方合作。我们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桥梁,推动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形成良性生态。

  最后,我希望美好愿景不仅在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更在于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作为智库专家学者,我们是观察者、分析者,更是参与者、引领者。我们需要把前沿技术探索与社会需求、政策制度、伦理规范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和治理方案,为建设更加安全、可信、普惠的智能社会贡献力量。

编辑:王镜榕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