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吕淋淋)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部署。此次会议提出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这体现了在更高层面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政府与市场的辩证统一思路。”四川大学商学院海纳特聘教授、软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谢洪明接受中宏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着眼长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一项经济战略,也是科技战略:它为破解知识流动受阻与协同创新不足的问题、缓解对外依赖与技术自主安全之间的张力、整合碎片化创新力量提供了系统性方案。要破解创新碎片化和重大科技攻关乏力的难题,必须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科技攻关体系。这意味着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协同高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其一,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整合分散的创新资源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基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国家可以集中力量支持少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把各方面创新力量拧成一股绳。统一大市场要求建立健全各主体协同的创新治理机制,例如统筹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创新力量,避免各自为政。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我认为,强化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目的正是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创新资源、避免重复分散。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大框架下推进的,使创新资源配置从分散走向协同,逐步消除“孤岛”现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其二,新型举国体制在统一大市场中得以完善和发挥效能,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新型举国体制的要义,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同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统计显示,2023年,企业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为77.7%,比2022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这证明了市场主体在技术攻关中的中坚作用。新型举国体制要求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要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统一大市场通过完善产权保护、激励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各展所长,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科技攻关格局。
其三,依托统一大市场,可以创新组织模式,搭建跨领域、跨主体的联合攻关平台,从机制上匹配重大项目攻关所需的系统性力量。通过市场化手段和政策引导,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攻关协作网络,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通过统一大市场整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各创新主体从“碎片化”走向“组团式”,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攻关体系。
其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环境还能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为持续攻关提供肥沃土壤。突破关键技术不仅需要在研发环节的努力,还涉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通道,促进创新闭环。例如,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技术并购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技术攻关,实现财政资金与市场资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收益分配机制,解除科研人员和企业参与联合攻关的后顾之忧。然而,要完善上述创新生态要素,仍需在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下协调推进,实现科研、产业、金融、政策各环节协同配套,最终形成支持持续创新攻关的良好生态。(访谈内容系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性技术创新中企业竞合的机制与政策设计研究”[24&ZD081]资助,由谢洪明、常钟元、郭蔓蔓共同完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