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吕淋淋)“‘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必须在开放融通与自主可控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实现这一平衡的关键支撑。”四川大学商学院海纳特聘教授、软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谢洪明近日接受中宏网记者专访时指出,通过做强国内市场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在开放中强化自主,在自主中扩大开放。
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夯实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科技和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超大规模的统一国内市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优势,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牵引,也提供了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巨大空间。通过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增强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和消化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能力,并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统筹布局。以上举措将显著提高我国在芯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构筑安全可控的本土产业链。
面对外部的科技打压和供应链风险,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例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高铁、通信设备等产业正是在国内统一市场做大做强后,才有能力抵御外部风险并走向世界。因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成为确保科技和经济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举措。
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更高水平自主。当我们拥有了自主创新的“压舱石”,就能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配置创新资源。以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全球的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扩大开放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统一大市场建设本身也包含着制度型开放的要求。我们要以统一大市场为载体,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对内清除市场壁垒,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以更强吸引力集聚全球资本和人才;对外推进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治理。简言之,就是依托国内市场强大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中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和效率;反过来,自主创新成果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强调的是,开放与自主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应该在维护产业链安全的同时保持创新生态的开放性,实现开放与自主的平衡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我们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拥有足够的“底牌”,在参与国际创新合作时掌握更大主动权。我相信,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构建内外联动、安全高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开放促自主、以自主带开放,从而在新全球化浪潮中赢得科技竞争的新优势。(访谈内容系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性技术创新中企业竞合的机制与政策设计研究”[24&ZD081]资助,由谢洪明、常钟元、郭蔓蔓共同完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