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观察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观察 >
  • 正文

消费升级:筑牢内循环根基 激活全球经济新动能

2025-05-04 15:23:37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3月单月增速升至5.9%。

  “在服务消费加速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更为应对复杂国际经贸环境提供了战略支撑。

  内循环:破解关税重压的战略选择。面对美国对华关税攀升至145%的严峻形势,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市场”转型。一季度4.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背后,是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连续5年超过60%的坚实基础。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如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6.9%、21.7%、19.3%、18.1%,四者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这种“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既对冲了外需收缩压力,又培育了自主增长动能。正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所言:“消费已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服务消费: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增速达5%,快于商品零售0.4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3.9%。这种变化绝非偶然:

  需求侧: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自然提升至43.4%,“Z世代”对沉浸式体验、银发群体对康养服务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

  供给侧:5G、AI等技术赋能催生“云旅游”“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形成“技术-产业-消费”良性循环。

  这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全球市场:从参与者到规则塑造者。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对比中美消费数据可见:

  规模对比:中国社零总额已达美国同期水平的80%左右(按当前汇率),且增速较快;

  结构优势: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3.4%,虽低于美国70%的水平,但增速快于后者;

  创新动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预制菜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这些新赛道正在改写全球产业规则。

  更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TEMU平台已吸引1.2亿美国用户,通过“中国制造+数字渠道”组合拳,正在重构全球消费供应链。这种“市场换标准”的策略,使中国从国际经贸规则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塑造者。

  制度创新: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一招。当前中美竞争进入深水区,消费领域的制度供给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仍达45%,与美国的3.3%形成鲜明对比,这既彰显抗风险能力,也暴露内需转化空间。建议从三方面着力:

  分配改革:将个税抵扣标准与CPI指数挂钩,探索育儿、养老专项扣除,让中低收入群体“能消费”;

  政策工具:建议出台超预期消费政策,如借鉴德国“消费振兴券”经验,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发放不设门槛的消费券,短期内可撬动10倍杠杆效应;

  场景创新:加快AR试衣、元宇宙购物等新技术应用,让“云消费”成为新增长极。

  一季度消费数据昭示:当14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高质量发展相遇,必将迸发出改写全球经济格局的磅礴力量。面向未来,只要坚定信心、多措并举,让消费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中国经济巨轮就一定能穿越惊涛骇浪,驶向更加光明的彼岸。

编辑:王镜榕
审核:张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