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现代物流提档升级,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由2012年的18%降到2023年的14.4%。202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近日,中宏观察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杨宜勇就相关热点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近日,两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您对力争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怎么看?
杨宜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作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4.4%。这一比率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在物流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和《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到202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一目标的设定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当前物流成本是影响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可以显著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更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二是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降低物流费用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高效的物流体系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通常较低,如美国约为8%。将中国的这一比例降至13.5%左右,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国际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四是有利于改善民生。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直接反映在消费品的价格上,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高技能岗位,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五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可以促进东西部、城乡之间的物流成本均衡,缩小区域发展差异。高效的物流体系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六是有利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物流运输方式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总之,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3.5%左右,是为了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