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市南:以科创之力领航海洋经济新赛道

2025-11-26 10:52:4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黄海潮生,势起市南。作为青岛海洋历史文化源点与核心城区,市南区立足“1+6+1”主导产业+创新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以产业集群为发展载体,以精准服务为坚实支撑,充分发挥“最美海湾”资源禀赋与科教集聚优势,在海洋经济新兴赛道上持续突围。

2024年,市南区海洋生产总值达587.3亿元,同比增长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6%,增加值约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11.2%,汇聚规上涉海企业500余家,为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空间布局 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纵观中国绵长的海岸线,一场关于海洋经济的“百舸争流”正澎湃上演。在此格局中,青岛市市南区的独特价值与先锋角色愈发清晰,在海洋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攻关等领域担起重要使命。

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市南区锚定全市“4+4+2”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海洋产业从传统布局向链式发展转变,经略海洋纵深发展。

目前,青岛蓝色种业产业集聚区、奥帆中心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历史城区滨海特色旅游业集聚区、市南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高端服务产业集聚区等已列入市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建设名单,有效助力市南区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沿海一线的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正在建设中,招商工作同步进行,计划招引航运贸易、金融科技等总部企业入驻,打造集金融业、航运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时尚产业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区,构建起“垂直”产业生态圈,实现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创造最大价值,孕育“楼宇里的海洋经济”。

市南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另一特色是注重资本招商与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1—10月,累计落地项目158个,总投资规模达159.2亿元,同比增长47.84%。

“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在海洋领域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产业资源与人才储备。”中声海洋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友如表示,“市南区是青岛核心城区,也是金融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对于我们这种技术密集型企业是重要利好。”

海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作为国内海洋声学信息技术领域领军企业,中声海洋科技选择落地青岛市市南区,有其深度考量。“我们将充分利用青岛海洋仪器、海洋新材料等方面的良好产业基础,聚合本地产业资源,以‘创新引领、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发挥企业系统工程创新优势,争取发展成为青岛在海洋信息领域的特色产业生态。”李友如说。

前瞻思维招商,影响着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韧性。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彰显市南的进取,又体现以精准招商锻造产业链韧性的创新。

强化创新策源 激活海洋经济“第一动力”

青岛在全球海洋城市坐标中领跑,靠的正是其卓越的海洋科技创新实力。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的科研机构密集区,在强化创新策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辖区内涵盖了中国科学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等一批国内顶尖海洋科研机构与高校。这片区域,不仅是海洋知识的创新高地,更是蓝色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一方面,市南区积极推动科研机构的成果就地转化。其中,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深耕水产种质创制研发,专注大西洋鲑、南美白对虾、墨瑞鳕等关键品种技术攻关,打造“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蓝色种业创新复合体。建设核心种质库和基因数据库,解决三文鱼种源“卡脖子”难题,全力推动海洋渔业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市南区正加快推动海洋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预报、航运交易、船舶管理等关键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市南区科技创新产业呈现“海洋为根、AI为翼”的鲜明发展格局。在2024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评选中,市南区共有6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占全市一等奖获奖项目总数的40%。其中,“海水痕量元素洁净采样系统”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领域。

在人工智能领域,市南区已集聚起3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覆盖智慧海洋、智能制造等8大应用场景:埃克曼团队研发的海洋海浪大模型WaveCastNet1.0,将预报准确率提升了15%;华正信息推出的“星聚智链大模型”服务已拓展至全球20多个国家。

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揭牌运营,致力建设水产种业“蓝色种都”;青岛杰瑞工控“船舶航行安全及能效管理智能设备研制”项目获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青岛海洋发展集团落户市南,为海洋产业投资搭建发展平台……一系列前沿科研成果,正加速转化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强大产业动能,市南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地位不断巩固。

依托最美海湾 做优文旅融合“特色文章”

如果说产业集群与创新成果是海洋经济的“硬核”支撑,那么海洋文旅则是其“魅力”外显。

坐拥栈桥、八大关、小青岛、奥帆中心等知名景点,汇泉湾、太平湾等“世界最美海湾”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市南区不仅是青岛的“城市客厅”,也是发展滨海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如今,市南统筹海陆全域联动,构建起海洋消费新生态,带热全域海洋消费市场。

近日,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入选省级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以全时全域观光消费新模式引领行业标杆。景区以“全域整合、场景创新、文旅融合”为发展路径,统筹海陆资源联动,整合青岛海底世界与奥帆中心两大核心区域,构建“白天观光+夜间消费、单一游览+全域服务、传统体验+科技互动”的海洋文旅消费新生态。此外,“海上看青岛”旅游品牌形成了19条精品航线、33种全类型产品的多元矩阵,让“文旅流量”成功转化为“消费增量”。

借数字海洋打开文旅新想象,市南区让老地标焕发新活力。坐落于西陵峡路2号的海上皇宫,升级改造后,华丽转身为元宇宙数字海洋主题乐园——“Usea奇幻海世界”。乐园综合运用AIGC、MR、4D影像等前沿技术,打造出“穿越侏罗纪”“深海总动员”等特色区域,让游客在虚实交织中探索海洋奥秘。这座“沉睡”了10余年的地标,成为青岛旅游新热点。

在历史城区滨海特色旅游业集聚区,市南区通过精心打造“上街里”历史文化街区,引入高端文旅项目,举办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等品牌活动,成功将“最美海湾”的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市民和游客在亲近海洋的过程中,感受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带动消费升级和产业繁荣。

海洋经济并非远离城市的“孤岛经济”,而是可以与城市功能、人居环境、科技创新完美融合的“都市型经济”。市南区以“产业+科技+文旅”三轮驱动发展,提供一个高密度中心城区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的“市南样本”。

面向未来,这座黄海之滨的“蓝色引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思维、更务实的举措,在经略海洋的宏伟蓝图中,刻下自己清晰而有力的印记,为青岛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南力量”。(供稿 尹文丽)


编辑:马婉君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