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见证高质量发展的晋中实践”——晋中市辉煌“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晋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范贺平主持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太谷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向明表示,“十四五”以来,太谷区锚定区委“15661”工作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区GDP从2020年的104.7亿增长至2024年的172.9亿,今年预计突破181亿;三次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体系更趋协调均衡、更具韧性活力。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5.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根基更牢、动能更足、前景更广。

现代农业开创新局面
太谷之长在于“农”,太谷区充分发挥农高区、山西农大驻地优势、科技优势,服务市委打好“农高牌”“大学牌”,推动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七届全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农业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是底线更牢。以“田长制”试点为抓手,守牢35.65万亩耕地和29.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89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7万吨,粮食安全更加稳固。
二是布局更优。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区情农情,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7.2万亩、苗木保有量10.5万亩、干鲜果12万亩、畜产品综合产量10.35万吨,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量质并举。
三是科技更强。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数字赋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晋作84”小麦新品种,平均亩产达807.79公斤,刷新山西中部地区历史纪录;“品”字形玉米密植栽培每亩最高达7000株;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成功实现“吨半粮”高产目标;带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759元,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四是产业更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行动,培育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获得“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荣誉21项。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构建新格局
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化之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太谷玛钢”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十大重点专业镇,集聚112家企业,行业产值由2020年的70亿增加至2024年的132亿,营收增速达到了26%,居全省前列;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太谷铸造”公用品牌成功发布,制定“螺纹式球墨铸铁管件”团体标准,持续完善太谷玛钢“品牌+认证”体系。荣获中国玛钢铸件产业基地、中国玛钢外贸孵化基地等四块金字招牌,连续举办十一届铸造产品投资交易博览会,续写了“世界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篇章。5家碳素企业全面完成技改升级,三晋碳素连续五年铝用阴极炭素产品居全国出口量第一,行业年产值超15亿元。以广誉远、元和堂、黄河制药等企业为核心,形成强有力的医药龙头企业矩阵,“育、种、植、采、加、储、运、销、医” 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海玉食品、南方黑芝麻饮品等食品加工项目投产达效,鑫炳记、荣欣堂等太谷饼企业持续壮大。走出了一条以园区化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重大战略,服务市委打好“城市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大西、太焦两条高铁,太长、太原南二环两条高速,以及农谷大道、太太路两条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太谷全面融入了“京津冀四小时交通圈”。区内科谷大道、凤景街等核心路网建成通车,“一环七横五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路网密度居全市前列。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30条小街巷、12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惠及群众3万余户。新建供热管网8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39万平米,城区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新增绿地面积29.67万平米,建成29座口袋公园、14个小游园,“国家园林城市”迈向更高水平。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充分发挥北城、白塔、南城三个片区指挥部作用,对全区30个物业企业开展信用评价,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500个,城区保洁面积增加至484万平米,城市管理更精细、环境更宜居。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践“六新”模式(村企联建共赢,集成新质产业—“新融合、新居民”的东卜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升华集体功能—“新集体、新合作”的郝村模式;干部先行先试 引领百姓致富—“新引擎、新农人”的闫村模式;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新规模、新媳妇”的小白模式;院村联建走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新体系、新气象”的阳邑模式;创立乡镇统筹组织新机制,探索落后山区发展新路径—“新机制、新路径”的侯城模式),创建了一批乡村振兴廊带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全市第一。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十四五”期间,民生支出每年占财政支出比例均在80%以上。全力推进免费公交、社区食堂等一批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居民存款突破430亿,人均达13.4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与山西农大、晋中信息学院等4所驻地高校协同发展,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成功通过验收。新建太谷(金谷)中学,教育布局更加优化。高考万人达线率、中考优秀率连续24年全市领先,太谷教育“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养老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养老机构12家,床位数3142张、位列全市第一。医疗机构达到351家,其中省级、市级医院各1家,区级公立医院中1个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获批市级重点学科;发挥医疗集团作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改造全部完成,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县域就诊率达93%,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平安太谷建设更加坚实。坚定不移“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扎实开展“百警联百企”“百警护百校”“百警融百格”专项行动,深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了2个省级“枫桥式派出所”,承办了全省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会,荣获省级平安县称号。同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底线红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图源 晋中市委宣传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