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以“通道联山海、盟聚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新加坡(重庆)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科学会堂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由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民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合指导,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地区省市社会办医行业协会共同主办。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行业联盟成立后首次跨区域大型专业活动。西部医疗健康领域的首场盛会,聚焦“通道经济+医疗合作+产业赋能”深度融合,构建“展示-路演-对接-转化”全链条生态,将为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战略引领:锚定国家医改与区域发展双坐标
当前,我国医疗健康事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医疗”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十五五”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30”深化推进,以及DRG/DIP医保支付改革全面落地,社会办医迎来差异化发展的机遇期。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战略性综合交通枢纽,其建设为西部地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全新载体。
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行业联盟主席、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杜晓锋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联盟的成立不是简单的地域叠加,而是对国家医改政策的创造性落实。在“两个毫不动摇”指引下,联盟将重点破解西部社会办医“小散弱”和“同质化”难题,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推动沿线地区从“各自发展”向“协同共赢”转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郝德明感谢各界对社会办医的支持,他指出,大会与联盟成立是践行国家战略、破解区域医疗资源不平衡的创新实践,希望同仁借平台把握方向、互学互鉴,探索社会办医规范化、国际化路径,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胡彬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价值,要紧扣国家战略定位,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作用,支持联盟打造全国社会办医协同发展示范标杆。同时,深化中新合作,鼓励双方社会办医机构共建平台、共享经验、共育市场。希望社会办医机构融入大局、提升质量、创新引领、对接国际,卫健委作为主管部门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携手开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联盟首批吸纳了重庆、四川、贵州、广西等14个省区市以及中东部地区8个省市的170家核心成员单位,涵盖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医药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构建了医疗健康全生态平台。
大会的开幕标志着国内首个跨区域社会办医协作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行业联盟正式成立。
交流赋能:主会场观点碰撞分会场研讨深入
14日大会主会场大咖云集、观点荟萃。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主任委员管伟立围绕“价值医疗驱动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宋新对“医疗数据治理”课题等发表前沿全新见解。同时,医改趋势、新加坡医疗模式本土化、跨境医疗实践等议题引发热议,嘉宾们从政策解读、管理创新、国际合作等维度建言献策,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思路与实践路径。
分会场基层医疗创新发展大会同步成立诊所分会,实现了全市诊所行业组织零的突破,聚焦以“合规聚力·共慧谋远”为主题,专家围绕慢病管理、诊所经营趋势等分享,积极探讨在基层医疗数字平台、医责险模式创新等赋能项目,助力基层医疗规范高效发展。
展望未来:打造西部医疗健康发展新引擎
杜晓锋主席在闭幕式上强调,联盟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筑牢跨区域协同体系,完善“13+2+8”省市联络机制与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医疗资源流动壁垒;二是聚焦专科化突破,围绕需求缺口领域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开展“精专智胜”实训计划;三是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广AI辅助诊断、远程会诊等轻量化应用,构建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医疗生态。
11月15日举办了检验医学创新发展与智慧医疗与数字健康(智启医疗新质力,数绘健康新蓝图)分会,两场活动紧扣前沿技术与临床需求,为社会办医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再添动力。
此次大会的举办,不仅搭建了西部社会办医协同发展的新平台,更探索出一条“通道经济赋能健康产业”的创新路径。联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办医从“数量型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型,为打造面向东盟、辐射中亚的跨区域医疗健康示范区奠定基础,为“十五五”时期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实践样本。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