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运城市盐湖区:秸秆还田变“沃土” 科技赋能助秋播

2025-11-10 14:40:13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深秋时节,盐湖区的田间地头一派抢种繁忙景象。玉米收获后,昔日令人头疼的秸秆如今已成为滋养土壤的“宝贝”。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持续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技术,搭配智慧农业装备赋能,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提升土壤肥力的“营养餐”,既破解了秸秆处置难题,又为冬小麦播种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20251110144159RfB7DX.jpg

  11月5日,在盐湖区北相镇李三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深翻机轰鸣着穿梭田间,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均匀翻埋至土壤深处。这项被农户称为“黑色料理”的深翻还田技术,正为即将播种的冬小麦量身打造“营养大餐”。深耕作业后,原本板结的土地变得平整疏松,为后续播种创造了优质条件。

  “今年地湿,为了抢农时,现在正全力推进秸秆还田,还田结束后再旋耕一遍,天气好的话两三天就能播种,就算天气不佳,多晾一两天也不耽误进度。”合作社工作人员张秀萍介绍,秸秆还田后必须旋耕,才能确保土壤细碎、墒情适宜,为小麦出苗扎根打下好基础。

  秸秆还田不仅是抢抓农时的务实之举,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秸秆还田好处多,长期坚持能增加土壤有机肥,还能让土地变得松软,改善土壤结构。”张秀萍说。以往玉米、小麦大规模种植后,秸秆处理费时费力,随意焚烧还会污染环境,如今通过深翻还田技术,不仅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还能有效破坏病虫害生存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让种地更省心、更环保。

  在盐湖区,秸秆综合利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盐湖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站负责人周辉介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模式,其中盐湖区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

  “上个月雨水较多,土壤湿度偏大,我们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目前当地主要有两种成熟模式。一是粉碎还田,用专业设备将秸秆粉碎后直接埋入土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补充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透气性;二是堆沤还田,将秸秆与畜禽粪便、腐熟剂混合堆沤发酵,制成优质有机肥,肥力更集中、利用率更高。秸秆还田的价值远不止‘肥田’,生态层面能减少焚烧污染、助力‘双碳’目标,农业发展层面能实现种地养地结合,达成生态美与农业兴的良性互动。”周辉说。

  科技赋能让秸秆还田的成效更进一步。在盐湖区上郭乡上邵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项目扶持安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正为秋播生产提供精准支撑。“这个系统配备了农作物长势监测仪和气象仪,气象仪能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等小麦播种后,长势监测仪还能跟踪作物生长情况。”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机工作站站长杨晓轩介绍,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一地一策”的精细化管理,为秸秆还田后的整地质量把控、冬小麦精准播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让秋播更科学、更高效。

  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盐湖区通过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推广,不仅让农田吃上了“营养餐”,更串起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循环链。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中,科技赋能下的沃野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为冬小麦丰产丰收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图 刘文齐 董晓丹)

编辑:宁晋环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